6月12日,光伏业内爆出消息,称中建材浚鑫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润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格林保尔光伏有限公司三家中国光伏企业人员在参加2023年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技术博览会时被德国警方带走。
(资料图片)
6月13日凌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澄清声明,称网传光伏从业者在德被带走消息多有不实。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指出,这次协助调查的只有一人,不涉及网传的多家中国光伏企业,也没有出现多名人员协助调查的情况。“此前,德国本土相关人士被德国警方逮捕,在供词中涉及到了中国光伏企业高管浦某某。当事人浦某某只是例行协助调查。由于他曾在多家企业任职,所以被误传为多名企业人士被带走。”
据透露,当事人只是协助调查,目前已回到酒店。另据新京报贝壳财经报道,6月12日晚间,慕尼黑当地时间17时30分,当事人浦某某已通过电话向记者确认,确已回到酒店准备办理入住。
工商注册信息显示,当事人浦某某系江苏格林保尔新能源有限公司股东(持股比例30.6%),江苏沃迪思能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无锡派克木业制造有限公司股东(持股比例65%)。曾在江苏润达光伏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人大新能源电力有限公司、江苏润达光伏无锡有限公司、江苏格林保尔光伏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任职。
据第一财经报道,德国警方表示,6月12日(当地时间)早上(大约07:30),德国联邦警察(穿着制服)在来自上海的LH727航班抵达时逮捕了一个人。”“德国奥格斯堡的检察官办公室已经对此人发出了审前拘留令(pre-trial detention order)。”德国警方称,“此人于14:00被带到奥格斯堡地方法院的法官面前。但在一定条件下,逮捕已被暂停。”
记者了解到,北京时间6月12日01:03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的汉莎航空LH727航班上,搭载了多名赴德参加2023年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技术博览会的中国光伏企业人士,航班于当地时间7:05抵达德国慕尼黑机场。
业内专家认为,此次事件起因是欧盟对我国光伏企业发起“双反”的历史遗留问题。另据知情人士透露,德国警方调查期间的部分询问确有涉及“双反”细节。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指出,该企业在国内名气不大,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过,但他们的产品主要出口海外。该企业高管被带走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些说是因为当时“双反”的一些遗留问题。从最早的“双反”到现在已有10年,目前欧洲已结束“双反”。
中国有色金属硅业分会专家委副主任吕锦标表示:“总之没什么大事,涉及小企业,该澄清的还是要澄清。2018年之后,欧洲已经解除对我国光伏企业的‘双反’措施,两国光伏产业不存在贸易壁垒。此次事件可能与此前‘双反’有关联,但无需过度恐慌、担忧和解读。”
据了解,此次事件有前车之鉴。2019年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技术博览会期间就曾发生过我国光伏企业高管被带走协助调查的事件。据德国媒体当时的报道,德国海关官员对中国公民出示逮捕令,其中一人被指涉奥格斯堡地区法院审理的一起刑事案件,根据德国海关说法,他被指控参与光伏产品走私活动。当时,另有一位中国公民在该展会附近被捕,据德国纽伦堡-菲尔特地区法院发言人,此人是一家中国光伏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涉嫌参与向欧洲走私太阳能电池组件。上述两位人员随后安全回国。
10年前,我国光伏产业产品的原材料、关键技术设备和市场均严重依赖国外,特别是欧洲、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过高的出口依存度和过于集中的出口目标市场使光伏产业蕴含贸易摩擦风险。
2012年9月6日,欧洲对我国光伏企业发起反倾销调查。
2012年9月25日,欧洲光伏行业协会EUProSun向欧盟提起申诉,指控我国光伏企业获取政府补贴,并要求对相关产品征收惩罚性进口关税。根据规定,欧盟将在45天内决定是否立案。
2012年11月8日,欧盟正式启动对我国光伏产品反补贴调查。
最终调查结果是,欧盟接受了121家企业的价格承诺,对其他企业征收47.7%至64.9%不等的“双反”税,涉案产品为光伏晶硅电池和光伏晶硅组件。“双反”税于2013年开始征收,为期5年,于2018年到期后终止。
2021年3月10日,欧盟议会以144票支持、70票反对和181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提出建立“碳边境调整机制”(Carbon BorderAdiustment Mechanismn,CBAM)的决议。计划从2023年起将对欧盟进口的部分商品征收碳关税。碳关税的实质是将气候问题带入贸易规则,是防止“碳泄漏”“碳倾销”的措施。
在法国招投标项目的组件供应商必须提供简化碳排放报告(ECSEvaluation Carbone Simplifie),简称“碳足迹”,这是法国太阳能项目CRE招标时的必要条件。从长远来看,碳边境税的提出能够促进我国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推进碳中和发展进程。
本文作者: 姚金楠 董梓童,来源:中国能源报,原文标题:《光伏高管为啥在德被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