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新产业景气恢复较快,但结构分化。
【资料图】
2、汽车在整个产业链中目前处在景气度没有启动的状态。
3、年内地产投资完成零增长已经是大概率事件。
4、2023年全年GDP可能会围绕着6%左右的增速。
5、CPI全年压力不会太大,PPI年内呈逐步回升格局。
6、全球流动性后续有比较大的概率确认谷底,也就是美元和美债会确认顶部。
3月29日,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在由华尔街见闻主办的「Alpha投资峰会」中,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政策逻辑以及资产定价环境的认识进行了分享。
以下是投资作业本(微信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
今年年初以来,经济呈现出逐步复苏的格局,从中观情况来看,经济非常明显地呈现出几条线索。
第一条线索,应该是整个市场分歧最小的——消费和服务业以高斜率复苏开局。消费和服务业本质上取决于居民的生活半径,在过去三年疫情期间,居民生活半径逐步收敛,在这个过程中消费在下降,随着疫情达峰,居民生活半径重新打开。
经济的第二个特征在提前批的专项债,在财政落地背景下,基建和新基建的项目落地,所以相关产业链上的行业也处在比较活跃的状态。
第三条线索是外需目前依然在承压区间,无论是韩国、越南还是中国,年初以来,外需基本都在负增长;但我们的外需从一季度的表现来看,还是好于预期。前两个月出口的增速在-6.8%,如果大致递推,那全年出口的增速很有可能会收敛到-2%以内,也就是说出口还是呈现一定的韧性。
出口呈现韧性的原因可能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供给端,在疫情达峰、供给端恢复正常之后,企业交货能力也恢复了。另外,从需求端来看,欧美经济年初以来的表现也呈现出一定的韧性。那全年的出口基本可以摆脱“硬着陆”的状态。今年的出口应该是前低后高。
第四条线索,新产业年初以来也在复苏,但表现分化。其中有一些产业链,比如消费电子,可能处在行业的调整期,计算机通信电子PPI前两个月的环比持续下行。
第五条线索,汽车在整个产业链中目前处在景气度没有启动的状态,这也是从中观角度看到的经济短板所在。年初以来,汽车的产、销量依然处在和去年四季度大致相当的负增长状态,这一点有待于后续走势进一步验证,市场也需要进一步观察。
最后是房地产,从投入产出表的角度来看,房地产应该在经济中占比非常大,所以房地产销售和投资的恢复斜率也非常关键。从1-2月的数据来看,房地产在正常恢复,甚至销售端略超预期。对今年的房地产投资来说,估计0增长是一个中性假设,而1、2月数据显示,年内地产投资完成0增长已经是大概率事件。
这就是当前整个经济的表现,简单来说,有亮点,比如消费和服务业,也有短板,比如汽车产业链。综合来看的,经济呈现正常复苏的格局。
这就涉及到市场可能会比较关注的一个指标,GDP的增速。经济好还是坏,GDP增速是相对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衡量指标。
简单做个测算,今年的消费和服务业的复苏大致可以带动名义GDP2.5个点左右,因为去年的消费、服务业在非常低的位置。出口如果按相对比较保守的假设,比如全年下行6%,那么大致拖累名义GDP2.5个点左右,这两者大体可以相互抵消。
如果在这种情形之下,房地产投资回到0增长,那么年度实际GDP可能在5.8%左右。而从年初的情况看,出口的假设很可能是比-6%的预期相对更好,这意味着GDP的弹性也会相对更强。我们估计2023年全年GDP可能会围绕6%左右的增速,如果6%能够实现,对金融市场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预期差。
还要解释一下,因为去年的GDP是一个低基数,今年的GDP的6%大概也就对应两年复合增速4.5%左右,并不算一个特别高的增速,依然只是中等增长。但相比去年,经济走出谷底的格局是比较确定的。
然后是名义GDP。实际GDP围绕6%左右,再加上价格因素,就是名义GDP了,所以每年对名义GDP方向的判断非常重要。
去年权益资产全年承压,其中名义GDP的震荡下行是很重要的背景,它对应着企业盈利的压力非常大。而今年怎么判断名义GDP呢?实际GDP将会走出谷底,需要判断的就是价格,估计CPI全年的压力不会太大,大概在1.5%-2%之间波动。
而PPI年内很可能是逐步震荡回升的格局。目前PPI还在谷底,在负增长区间,伴随着上游大宗商品调整的持续以及基数因素的变化,伴随着中国制造业需求的逐步修复,估计PPI会确认谷底,年度来看可能会呈现逐季修复的格局,这对应今年名义GDP大体也是这样的走势,这对我们认识股票和债券都非常重要。
对宏观面来说,政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认了稳增长、扩内需的总基调,这到目前没有变。而对于今年的扩内需来说,政策还有哪些看点?从年初的数据来看,财政和就业的压力依然比较明显。
去年狭义财政收入大概完成年初预算的97%左右,这属于过去几年的低点位置,同时广义财政的土地出让金去年大概下降两成,这是去年财政端的压力所在。而今年从1-2月的数据来看,压力还没有消除,狭义财政收入略有好转,但广义财政收入比去年年度的跌幅相对更深。
另外一个指标是就业,从1-2月的就业指标来看,城镇调查失业率依然在5.5%、5.6%左右的相对高位,特别是结构性的就业压力比较明显,16-24岁的调查失业率在年初就已经相对偏高。
简单来说,在年初的财政和就业数据之下,政策需要继续保持稳增长的姿态。
最近货币政策刚刚有了一次非常重要的操作,就是再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次降准对市场来说还是有点超预期的,因为过去两轮降准都是在经济加速下滑的时段,而这次降准处在一个经济数据相对还可以,并没有低于预期的时段。
为什么会降准?我的理解是政策还是想传递今年要开好局、稳定好经济增长的信号。同时这次降准之后,可以为后续信贷的持续投放打下基础,这是货币政策。
另外一块是财政。今年广义财政处在一个相对积极的状态,一则我们赤字率从2.8%提升到3%,另外,专项债从连续两年的3.65万亿,今年提升到3.8万亿。
此外政策还有一块空间叫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它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同时它又可以归为广义财政的一部分,因为它的作用机制和专项债有点像。去年下半年我们大概发了7400亿,今年估计这一块依然可以有比较明显的发挥空间。所以年初基建增速依然是高开局,这跟目前财政政策相对扩张性的状态有很大关系,这是今年政策空间的另外一个看点。
除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外,新一届政府还会有一些相对偏中长期的政策空间存在。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这一点已经做出了一些部署。从政策已经呈现出的框架来看,估计后面至少有几块看点。
产业政策,包括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以及未来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比如数字经济。央、国企层面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的价值创造行动,国资委对这一块已经做了相对明确的部署。民企层面,按照政策的表述是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这一块还有待未来更多的政策细则落地,如果落地,对市场风险偏好会是一个相对积极的作用。国际经贸层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未来要加入CPTPP,这一点也是未来的一个政策红利所在。如果未来加入CPTPP这个环节取得突破,这将是未来经贸环境进一步打开的信号。然后外部环境。这里重点想讲一个判断,今年美债收益率有比较大的概率,确认这一轮周期的前期顶部,这对全球资产定价环境的影响都会非常大,也包括我们的资产定价环境。
疫情之后,美债收益率从谷底逐步回升,这个过程伴随美元指数也在逐步回升,因为海外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不断强化,而利差的扩大又进一步带动了美元。
去年10月市场觉得美联储加息可能已经加得差不多了,所以美债收益率见顶。而随着美债收益率的见顶,美元也出现了一个阶段性的顶部。
美元、美债那一轮见顶带来了非常显著的影响。对大宗商品定价,比如铜、黄金从去年10月到今年1月有一轮上行。另外,伴随着美元见顶,人民币汇率有一轮见底。
简言之,从去年10月开始,全球大类资产经历了一轮交易宽松,交易全球流动性的触底,但这个过程并不是单边;到今年2月再度出现波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欧美经济的超预期,欧美经济超预期导致紧缩的预期再度强化。
对于美国经济,原发性的低失业率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只要失业率低,薪资的下降相对就会比较缓慢,只要薪资下降缓慢,消费就不会太差。对美国这种消费型的经济来说,这是一条比较关键的线索。
前期硅谷银行到瑞信所代表的金融市场波动,显示在美联储不断加息的背景下,微观主体的一个压力,比如对银行,它的资产负债匹配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这种情况下金融体系呈现出明显的脆弱性。美联储需要统筹控通胀和防止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如果美国加息结束,那么美债收益率大概率会出现去年10月的位置,也就是美债收益率和美元会再度确认顶部,这对今年的宏观面是非常关键的线索。美元和美债一旦触顶,它对应着全球流动性的谷底也就出现了。
刚才相当于讲了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经济会有一个走出谷底的过程,实际GDP和名义GDP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修复。
第二,政策年内依然会维持着稳增长、扩内需的主基调,在不少领域还是存在着政策空间。
第三,全球流动性后续有比较大的概率可能会出现一个谷底,也就是美元和美债会见顶。
所以今年年内的资产定价本质上是这三条线索综合决定的。
名义GDP的修复对于资产定价来说,无论是股票关心的企业盈利,还是债券关心的利率,本质上都是名义GDP决定的。所以如果名义GDP逐步修复,理论上对权益资产是相对利好,而债券资产相对承压。
关于这一点,分享一个小的经验规律,叫PPI定买卖,PPI所代表的工业价格周期,从历史上来看,大体同步于名义GDP的周期,或者企业盈利的周期。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在PPI顶部的时候对权益资产保持基本的谨慎,在PPI低位的时候对权益资产保持基本的乐观。
而从这一轮的位置来看,PPI的位置依然相对偏低,去年10月到今年2月,PPI一直在-1.3%、-1.4%的区间内徘徊,就整个周期性来看,属于相对偏低的位置。如果后续PPI逐季回升,那么企业盈利修复将会是权益资产比较重要的支撑。从PPI和利率的关系来看,也是类似的逻辑,如果PPI逐步回升,利率依然存在名义增长回升背景下上行的风险,这是关于资产定价环境的第一个结论。
如果是名义GDP是权益资产定价的基本坐标,那我们可以通过名义GDP的复合增速进一步为权益资产的定价寻找标尺。从2005年股权分制改革到2021年,中国名义GDP年均复合在12%左右(12.2%),而同期股市,如果以万得全A来看,差不多年均复合在12.7%,拉长时间来看大致还是对应的。这证明,拉长时间来看,A股还是呈现出定价的有效性。
经历了这一轮权益资产的修复,我们可以大致算一下它目前的位置。截止到最近,万得全A的年复合增长率在5%多一点,4年复合增长率应该在4%左右。如果是对照同期名义GDP的增速,意味着从基本面角度来看,权益资产依然具备定价上的合理性,空间依然存在。
然后看债券资产,和股票相比,利率呈现出更强的周期性。
第一,周期性特征是我们理解债券市场第一个很重要的特征。
第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高点,在每轮周期中枢不断震荡往下,原因就是利率是由名义GDP决定的。过去20年名义GDP所代表的增长中枢在不断下沉,每一轮高点相对更低一点,这是从中长周期来看利率的基本趋势。
第三个特点,利率的低点基本上是不变的。
如果从这样一个框架去看本轮,那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经历了低点,就是去年月均值曾经出现过2.6%的试探,目前大概2.8%-2.9%,处在中枢位置,而这一轮还没有经历过高点的试探,这是从名义GDP的框架看利率可以得到的结论。
郭磊从业证书编号:S0260516070002
见闻特邀郭磊老师将10余年的宏观研究心法凝练于课程中,欢迎加入大师课《宏观分析方法详解》。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