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第四年高速增长。一家不知名的改装车车企,在火腿肠之都漯河,招徕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开始生产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同一年,借着新能源汽车爆发的风口,以生产黑芝麻糊为主的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市简称黑芝麻,000716.SZ),也斥资3亿元和其他公司联合成立了天臣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年后,新能源汽车赛道遭遇资本寒冬。前述改装车车企发不下来工资,管理人员薪水支付方式改为年薪制,由政府垫付,最后生产不了了之。
家大业大的黑芝麻倒不至于活不下来。不过,5年过去了,至今它还没有销售锂电池产品。
10月9日,黑芝麻宣布增资5亿元加码天臣新能源,并改建厂房,以期在2023年建成江苏南京和江西南昌两个磷酸铁锂电池生产基地。
结果,黑芝麻前脚发出增资公告,后脚深交所就传来问询函,询问其是否在“蹭热点”。
与黑芝麻境遇相仿,因跨界造电池收到问询函的还有红豆西服。
根据起点锂电不完全统计,今年有近30家上市公司表示跨界锂电行业。截至10月底,平均每个月几乎有3家上市公司官宣布局锂电,包括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矿产以及电池回收等,投资额超过830亿元,热度一时无两。
其实,锂电赛道一直都是风口。从做服装起家的杉杉科技转型做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开始,跨界的例子层出不穷。
产业多元化并不是新鲜事物。但跨界大到一定程度,企业的投资动机和逻辑是什么?
汽车商业评论和大跨界的创业者以及业内人士聊了聊他们的想法。
作为中国黑芝麻产业第一股,成立于1984年的黑芝麻10月9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对天臣新能源有限公司增资5亿元。
增资后,黑芝麻对天臣新能源的持股比例由30%上升至59.09%,天臣新能源成为其控股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
黑芝麻以旗下全资子公司江西小黑小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作价+自有资金的方式,完成5亿元增资。
此外,黑芝麻位于江西的小黑小蜜生产厂房将改建为天臣新能源南昌锂电池生产基地。
黑芝麻此次增资是为了加码早在2017年就投资成立的天臣新能源,后者正在南昌和南京推进六条磷酸铁锂电芯产线建设,合计18GWh。
这个消息宣布后,黑芝麻的股价连涨三日。
2017年,黑芝麻、深圳天臣和大连智云共斥资10亿元在江苏南京成立天臣新能源,三者股比分别为30%、68.8%和1.2%,主营方形磷酸铁锂电池,用于储能领域,拥有专利130多项。
深圳天臣的实控人郑红梅是黑芝麻董事长韦清文的配偶。2017年,黑芝麻盈利1.11亿元,同比上一年的1631.6万元暴增580.74%。
此后,黑芝麻的业绩开始走下坡路,连续四年盈利下滑,2021年亏损1.09亿元。
业内一位资深人士称,黑芝麻的投资逻辑是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主营业绩好的时候考虑孵化副业,在情理之中。
但天臣新能源成立至今,一直未能反哺黑芝麻,业绩也很糊。
公告显示,天臣新能源在2021年亏损2.33亿元,今年前9月亏损1.91亿元,该公司目前尚未有锂电池产品销售,其在本期及下一年度尚无法给黑芝麻贡献业绩。
投资者们在互动平台上反馈称,如果天臣新能源合并进黑芝麻的财务报表,岂不是亏损更大、更难看了?
不仅投资者质疑,很快,黑芝麻收到了深交所的问询函。
深交所要求黑芝麻说明天臣新能源是否存在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以及市场销售渠道,并结合市场环境、行业政策变化等因素,进一步说明本次交易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深交所还要求黑芝麻说明与天臣新能源优势互补的具体体现、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具体影响,是否存在潜在整合风险及相应应对措施(如有),并结合锂电池组件当前的行业发展现状、黑芝麻主营业务等因素,说明公司是否存在“蹭热点”的情形。
对于其江西小黑小蜜生产厂房改建为天臣新能源南昌锂电池生产基地,深交所要求黑芝麻论述其可行性,并说明改建、建设两个生产基地所需的资金规模及其具体来源,与公司资金实力是否匹配,涉及的生产设备、后续施工安排及预计达产的具体时间。
黑芝麻为此推迟了本定于10月25日举行的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因其无法完成增资相关审计评估。
其实黑芝麻对是否造电池有过犹豫。它曾在一年之内,对天臣新能源一次减资、两次增资。
2021年,由于南京项目推进缓慢,黑芝麻曾对天臣新能源进行减资,由此前出资3亿元减至9000万元,并要求天臣新能源最晚于2022年3月 30日前支付完毕全部减资款。
天臣新能源在今年3月30日前向黑芝麻支付减资款1.1亿元,于今年8月支付减资款4000万元。
同月,黑芝麻在未履行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的情况下,将剩下的6000 万元应收帐款转为对天臣新能源的增资款。这是第一次增资,第二次增资就是近日的公告。
同为跨界造电池的一位创业者对汽车商业评论表示,黑芝麻瞄准的是已经很成熟的磷酸铁锂市场,磷酸铁锂在乘用车、商用车及储能市场正在铺开应用,尤其是储能市场正在释放需求,此时切进来是想快速收割市场。
前述资深人士则称,磷酸铁锂电池虽然现在是主流市场之一,但是极有可能会产能过剩,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主的头部企业竞争又非常激烈,已经没什么机会了,等下一个技术迭代风口来临,再调头就难了。
他亦认为,电池作为重资产行业,增资5亿元根本不够。
主业陷增长瓶颈、副业拖后腿的黑芝麻造电池之路,看起来不平坦。
80后的李真棠现在忙着二次创业。他选择的新赛道是新能源汽车固态电池。
2008年,深圳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李真棠还在上学期间,正逢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便投身教培行业,创办了曾经达到全国线下教育排名第三的晓教育集团。
13年后,李真棠考虑第二次创业。
早在不鼓励课外补习的“双减”政策发布之前,2020年底至2021年3月,他就在做市场调研,考虑二次创业。
教培和固态电池看上去没什么关联。不过,李真棠觉得这两个行业的投资逻辑相似:“投一个产业,首先要解决一个社会需求;赛道足够大,有机会投入研发,弯道超车;然后我要看得懂、有兴趣。”
在考虑了餐饮、自动驾驶、光伏储能之后,令他眼前一亮的是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2020年9月22日电池日上那4个多小时关于4680大电池的演讲。他想要选择动力电池作二次创业的赛道。
调研后,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符合他的投资理念。
“我们知道锂电池行业是很明确的、巨大的赛道,但同时它有一个瓶颈就是不安全、易爆炸。其实下一代电池技术就是固态电池,这也是我二次创业选择这个赛道的一个原因,因为有时间让我进入到这个行业研发下一代技术解决现在的问题。”李真棠认为,对于固态电池来讲,是从电解液方向着手,直至不使用电解液,将电池变成半固态,最终变为全固态。
像其他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家一样,李真棠一开始考虑投资现成的创业公司。
他在调研这些创业公司的时候,会去看老板是不是在上班、而不是只有金主出现才会现身,实验室有没有人在正常上班,实验室的电芯、材料等实际生产状况,以及该公司在法律和组织架构层面是否清晰。
曾经的创业经验令李真棠觉得,一个公司创业是否成功,离不开创始人的操盘能力、格局以及是否足够认真。
见过一些创业团队之后,他决定亲力亲为。
他给新公司起名叫马车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马车动力”。“这个名字给人的感觉是没有续航焦虑,绿色环保安全。我希望我们的电池用到汽车以后也有这样一种感觉,不会再为安全和续航担忧。”李真棠说。
电池行业的技术团队是决定客户以及融资的基石。
据汽车商业评论记者了解,马车动力聘请了研究固态电池40余年的东京工业大学特聘教授菅野了次的学生。菅野与丰田合作了长达15年。从法国新加坡留学回来的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的科研学者,也是该技术团队的核心。
最近,马车动力首发了Ah级硫化物全固态电芯。该款电芯能量密度达到210Wh/kg,搭配高能非金属负极后能量密度可提升至350Wh/kg以上。
目前,磷酸铁锂电芯的能量密度约为180Wh/kg,三元锂电池约为250Wh/kg。
Ah级硫化物全固态电芯不使用锂金属负极、不含液态物质(液态溶剂、电解质、添加剂等),具有本征安全性。
固态电池有硫化物、聚合物和氧化物三条技术路线。硫化物技术路线正是丰田早期的重点研发方向,欧洲以聚合物为多,国内以聚合物和氧化物技术路线为主。龙头老大宁德时代走硫化物技术路线,为蔚来汽车提供半固态电池的北京卫蓝走氧化物技术路线,北京卫蓝具有中科院物理所背景,估值已达百亿元。
硫化物技术路线的优势是不会起火爆炸,距离大规模量产还有一段时间,国内各路厂家尚处在研发阶段。
马车动力覆盖了上述三条技术路线。
李真棠称,国内出于现实考虑,一般选择基于液态电池的聚合物和氧化物混合使用的技术路线,可以快速实现量产,设备改造成本也低,而硫化物路线的锂电产线设备需要改造大,新产线投入达上千万元。
电池行业的特点是两个“慢”。
“买设备很慢,研究完配方、做完电池出来以后进行测试也很慢。”李真棠说,生产设备从采购下单到设备到货需要4-5个月,安装、调试3-5个月,此后6个月爬坡试产、SOP量产出产品,比如1000次循环寿命性能测试需要近200天,从电芯开发试验到SOP量产化至少需要1年以上。
如果跟汽车主机厂合作,还要做好3-5年更长周期的准备。
对固态电池这种高投入、慢产出的高科技重资产行业,李真棠已完成天使轮融资,投入了上亿元资金,目前正在进行A轮融资。
与某些一直在融资的电池企业不同,马车动力并不以上市为终极目标,创造价值是李真棠真正想实现的。
马车动力打算用半固态电池技术先切入小储能市场,打入移动便携式户外电源市场,计划明年三季度出货,先获得营收,让资金滚动起来。
固态电池作为未来方向,赛道上不仅有宁德时代为带头大哥的一众电池厂,还有各大车企。李真棠多次被问和宁德时代这些企业比是什么感觉、有什么优势。
“宁德时代很好,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肩负技术创新的使命。”李真棠说,不过进入这个行业如果盯着宁德时代看会感觉到巨大压力。他认为做电池核心是做配方,先把配方做出来,完成从0到1之后,再完成1到100的产业化。
一位调研过马车动力的行业资深人士对汽车商业评论记者称,和正在进行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大扩产的厂家相比,马车动力没那么大的负担,摊子没有铺那么大,不会在下一个技术风口来的时候船大难调头,专心做固态电池是有可能出圈的。
对于李真棠来说,他在“等风来”,这个全固态电池技术风口或许是在2025年、或许是2028年来临,届时准备好了核心技术、融资能力和市场能力的他在这波浪潮中,或许能像当年给苹果生产手机电池的宁德时代一样,切入汽车动力电池,拔地而起。
以男装闻名的红豆股份,今年7月发布公告称要造电池。
和李真棠一样,红豆股份想要走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和黑芝麻一样,红豆股份发布公告后当晚就收到了上交所的问询函。
创立于1957年的红豆品牌,1995年成立红豆股份,2001年上市,是中国最早的男装企业之一。
今年7月15日,红豆股份称,控股子公司红日风能拟与超壹动力签订《合作协议书》,并同超壹动力一起与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政府签订《3GW大功率固态锂电池智能制造项目投资协议书》。
该项目总投资约为15亿元,第一期拟投资8亿元,2023年投产;第二期投资7亿元,将于2024年全部达产。同时投资设立的项目公司红超能源拟定注册资本3亿元,其中红日风能认缴出资2.7亿元,持股比例90%,超壹动力认缴出资3000万元,持股比例10%。
而红日风能今年5月6日才成立。红豆股份、通用股份及红豆集团分别持有红日风能68%、20%和7%的股份。
7月15日当晚,上交所发布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在资金、人才和业务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开展新业务的原因和主要考虑,公司对相关项目可行性论证过程及结论等。
和黑芝麻类似,红豆股份自2018年起,利润逐渐下滑。
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红豆股份,拟定8月开工的红超能源一期项目,8亿元建设资金至今未见公告说明,此前红豆股份称尚无资金安排。
对此上交所的问询中提出,要求公司补充列示相关项目建设的具体时间规划等信息,并说明大额投资是否会对公司未来主营业务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
前述业内人士称,红豆做固态电池,从哪里找技术团队?本身有没有一支研发队伍?
“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领导很重要,如果没有一个主心骨,只是一帮职业经理人来做,成功的可能性很小。”该人士称。
纺服行业并非没有转型的先行者。“中国服装第一股”杉杉服饰就是跨界造电池的成功先例。
1998年,杉杉服饰在中国服装市场份额连续七年占据第一。
彼时的锂电行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即将加入WTO,竞争激烈的国内品牌和即将涌入的外资品牌,会将中国的服装迅速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杉杉服饰创始人郑永刚已经在考虑转型。
1999年3月的一个饭局上,郑永刚对席间鞍山热能研究院某领导提及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课题上了心。这一年,他将杉杉集团总部搬至上海,成立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亲任董事长。
杉杉集团与鞍山热能研究院在一年多时间内,完成了年产200吨负极材料项目的设计、施工、安装和调试,并于2001年正式投产,终结了日企对负极材料的垄断。
随即,杉杉科技成为国内最大、全球第三的负极材料生产商。
2003年,杉杉集团和中南大学共同创立湖南杉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技术难度更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
2013年,杉杉股份的锂电收入全面超过服装业务,2020年正负极材料业务加起来占总营收的近八成。
现在的杉杉股份已经完成了二次转身。2021年,杉杉股份剥离服装业务,收购LG化学旗下的偏光片业务之后,成为全球最大的偏光片供应商,偏光片取代锂电材料,成为其营收最大的业务,占比约为总营收的一半。
前述业内人士称,杉杉股份转战锂电成功,在于创始人眼光敏锐,进入赛道足够早,选择的负极材料也不是技术难度最大的电池领域,很快就占领市场。
那么进入电池领域难不难?
该业内人士称,准入门槛并不高,有钱就能投。
根据东吴证券纺服轻工团队的调研,目前一共12家企业跨界锂电,其中涉及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一共6家,除了红豆股份之外,还有孚日股份、康隆达、中银绒业、金鹰股份、物产金轮。
从财报来看,老牌功能性手套生产商康隆达2021年投资了锂矿公司天成锂业,赶上锂原料价格暴涨的机遇,已经取得收益;纺机龙头金鹰股份2015年切入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业绩平稳,其他几家都是2021年才转向电池领域的新手。
前述人士称,一些上市公司签署战略协议宣称跨界电池,是为了市值管理和拉升股价,蹭热门题材;一些公司确实是想转型,有的选择来钱快的领域,找已经成熟的领域和市场,有的则选择面向未来的创业。
面对赛道上熙熙攘攘的各路玩家,他提醒道,电池作为一个重资产、投资周期长的项目,并不是赚快钱的摇钱树。
本文来源:汽车商业评论,原文标题:《食品、教培、纺服行业大跨界造电池:蹭热点,卡位,还是玩真的?》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