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更能代表未来十年的A股市场投资主线?
这个问题在机构圈内过去曾无疑问,无非是三大方向:消费、科技和医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近来随着市场环境和经济结构转型,新的方向被提了出来,不少传统方向的地位开始动摇。
而到了2022年中,这种疑虑和争议已经坦然的在机构圈内放大了。资事堂发现,在最新的持仓之中,百亿私募机构“抱团”的紧密度开始松动,对“黄金赛道”的机会出现截然相反的判断。
这是一个世代的开始么?
今年五月,国内一位从业二十年的百亿私募大佬曾透露;他去年底就已经清仓消费股,尽管消费股成就了他们这辈基金经理人。
此言一出,同行哗然。
几个月后,当市场几乎淡忘了他的言论时,又一批私募老将发声“diss”消费股。
其中,声音最洪亮的当属上世纪90年代初入行的老将,中欧瑞博掌门人吴伟志。
他在最新月报称:国内投资者过往对于消费行业一直有长期成长信仰。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先行指标,一些可选消费行业,这一轮恐怕会呈现较明显的周期属性。如果坚持定力时间很长,那自然出清与恢复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另一位投资老将陈家琳则表达得更直白: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还在受到持续的影响。一个例子是7月份最后一周,全国航班量相较2019年同期下降了35%(对的,你没看错,选用的基数不是去年而是三年前)、客座率下降了14%。
作为第一代私募世诚投资的创始人,陈家琳进一步称:在大部分情况下,消费增长是靠人的流动所推动的。尽管中国的数字化程度已经很高、甚至在某些领域已全球领先,如果缺乏流动,总量总要打个折扣。
资事堂注意到:消费股投资以往偏重白酒股,但现在这类个股已经很少见诸机构口端和笔端。
即便是投资,部分机构也是寻找消费赛道里的反转机会。
百亿私募星石投资的最新路演指出:消费本身的回暖是偏慢的,是滞后于经济的。那么我们投资的消费行业可能和整个经济活动、居民的活动、物流人流更加相关,比如快递航空。这类消费并不依赖于经济要有多强、恢复动力有多大,只要限制稍微少一些,活动自然就会恢复。
千亿私募景林资产则另辟蹊径。基金经理高云程最新对持有人称:社交属性的消费品具有投资机会。
他给出如下逻辑: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将给我们带来更加便利舒适的生活和高效的社会运转,但是人性深处的社交需求——在人群中体现“定义自我区别于其他人”的需求依然没有改变。有一类商品由于历史渊源和难以复制的品质特点满足了人们这一类需求,这是人们对自己生活的犒赏,也是在社交中对他人尊敬的载体。
资事堂还发现,市场不乏投资名将对消费投资“模糊表达”。
比如:王鹏辉执掌的望正资产认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化应该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包括被压抑的消费需求,紊乱的供应链都会回到一个正常的状态,这里面会蕴含一些周期成长性的机会。
再如:百亿私募聚鸣投资刘晓龙则认为:今年流动性不错,消费在开年跌得并不多,在估值上暂时未体现太多优势。因此在四季度仍需持续跟踪,寻找其中向上弹性更大的细分机会,比如餐饮、演出、酒店等。
二季度以来,资金能相对形成共识的赛道非新能源莫属,行情可谓高歌猛进。
然而,针对这个罕见的高景气度板块,市场演绎至此,私募管理人“情绪”则出现了差别。
陈家琳认为:大部分新能源公司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其重投入的属性,而竞争博弈的结局基本上是产能过剩——周期使然、差别无非是时间节点。
他特别提到,这个板块的资金拥挤度显而易见,比如狭义光伏设备的5年拥挤度分位数已在90%之上。
百亿私募趣时资产在最新报告中,更推演新能源板块行情的“收尾”。
该机构点出两个情形:1)边际收紧的流动性;2)基本面更强的板块出现。其实新能源板块内部已经呈现出了极致的演绎和快速的轮动,而一切的来源都是边际变化。所以不论是乐观者说主升浪刚开始还是悲观者说孤勇者,出发点都是自上而下,已经过了胜率最高的阶段。
对于赛道内部的微观变化,百亿私募清和泉已经调整组合。
该机构月报披露:目前的配置主要分布在光伏,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风电和消费等行业。随着8月份之后各硅料厂新增产能的投放,光伏产业链上游成本压力有望逐步得到缓解,同时硅料瓶颈的解除将有利于下半年乃至明年产业链的放量。基于此,清和泉减持了上游硅料环节的公司,同时增加了中下游公司的配置。
聚鸣投资刘晓龙则乐观认为:3-5月上海电动车的供给的确受到影响,但是复工复产后,基本面是超预期且快速增长的。光伏也没有大方向的问题,在欧洲的需求超预期。
源乐晟资产也高度乐观,最新月报指出:市场仍然有结构性机会可以有所作为。中国仍然有一批优秀的公司似乎正在引领全球新一轮的能源革命浪潮,这一影响是长期的、深远的,有很多投资机会可以挖掘。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