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条“个人收款码不能用于经营性收款”的消息在许多商家老板的朋友圈刷屏,引起朋友圈热议,甚至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众说纷纭的报道和评论也引起部分商家老板的恐慌,网络上曾流出商家倡导顾客3月1日后尽量使用现金支付的微信对话截图。
双码禁用+查税补税?真相来了
网传消息称“自2022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宝的个人收款码不得用于经营性收款。近4年的数据将被追查,数额较大者需按45%补税,还要缴纳滞纳金和罚款”。经核实,该消息系误读,微信、支付宝方面也陆续发布公告辟谣。
2022年2月22日,微信、支付宝发布情况公告
实际上,该消息最初源于去年央行发布的一则公告,小望科技查阅了中国人民银行在2021年10月13日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21〕259号)》,其原文表述为:对于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个人,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为其提供特约商户收款条码,并参照执行特约商户有关管理规定,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为其提供经营活动相关收款服务。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截图
央行在条款中明确指出:“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个人……服务机构不得通过个人收款码为其提供经营活动相关收款服务”。由此看出,央行并非禁止微信、支付宝的条码收款,而意在区分个人和商户使用,引导商家规范使用商用条码,合法合规经营,预防违法违规活动。至于何为“明显经营活动特征”,有关单位将在明确后向社会公布。
不安的背后折射出的深层忧虑
关于该则网传消息,相比个人收款码不得用于经营性收款,更有可能令商家们心头一紧的是消息的后半句——近4年的数据将被追查,数额较大者需按45%补税,还要缴纳滞纳金和罚款。尽管该消息也被证实为不实消息,但在此前想必不少商家看到这里,都难免会回过头想想自己是否有违规经营之处,以免因财税违规问题而引起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
事实上,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近年来,国家在税收领域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前有知名艺人阴阳合同涉税案,后有头部电商主播天价逃税案,一系列典型案件的曝光,都表明国家在税收领域的重拳出击,同时也在向企业传达一个理念:任何违规经营的行为都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何一块小小的“码牌”变动会引发社会热议。
“码牌”虽小,背后连接是上百上千万的企业商家。中国有数千万中小微企业,而绝大部分企业都曾使用或正在使用个人码收款,特别是餐饮、零售等个体工商户、摊贩等使用个人码收款更是随处可见。企业商户们对涉税消息的警觉,以及 “个人收款码不得用于经营性活动”话题登上热搜榜单,背后折射出来的其实是企业对财税合规问题的担忧。
小望科技合规产品事业部负责人表示,这种担忧有可能源自几个方面,一方面在于许多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缺乏专业的财务团队,而自身又不具备财税领域相关专业知识,无法有效应对和处理财税合规问题,从而引发的一种对于未知领域的忧虑;另一方面在于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对财税问题缺乏必要风险管理及预防,对久而久之累积下来的涉税风险的担忧;再者可能是由于过去政策监管不严时侥幸心理作祟而进行的如虚假开票、买卖发票等问题引发的恐慌,又或者由于供应链管理不当导致的财务合规问题等等。
财税合规须防患于未然
随着国家“金税四期”工程的正式启动,未来税务部门对企业经营的监管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对涉税领域的监管,企业的工商、行政、信用等等一系列“非税”领域也将被纳入监管范围之中。
当然,对于坚持诚信经营、遵纪守法的企业商户们来说,这一切也将是百利而无一害。而对于许许多多有意或者无意违规的企业来讲,一系列的惩戒案例都是在警示:与其东窗事发后的挨打立正,不如将更多的心思用在钻研业务、合规经营上,防患于未然。
“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和政策的收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财务合规的重要性,但很多企业无法建立起高效的处理方案,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往往处于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小望科技合规产品事业部负责人谈到,“小望科技在财税领域有着超过二十年的行业经验,对企业财税合规问题有着深厚的认识和成熟的企业级解决方案。针对这一窘境,小望科技推出了企业级的财税合规解决方案,以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预防、规避日常经营中的财税违规风险,更专注到主营业务之中。”
实际上,小望科技的合规产品已经在实际应用中显现出优势。在与国内某知名消费与零售品牌的合作中,小望科技依托数据化财税合规解决方案,对该企业各类高风险财税问题进行预警,如提前发现了诸多存在问题的发票及各类发票重复报销、无效发票等问题,有效解决了该企业因发展速度过快、内部财务制度较为混乱引起一系列财务症结,为该企业的新一轮融资提供了较大帮助。
“我们也希望能服务到更多的中小企业,把更多的税务违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让中小企业真正享受到数字时代的红利,帮助企业在数字世界中筑建自己的ID,这也是小望科技始终坚持并为之努力的方向。”小望科技产品合规事业部负责人说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