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智宇
编辑 | 张晓玲
(资料图片)
出海路上乘风破浪的比亚迪,在印度遇到了些棘手的问题。
近日,有消息称,比亚迪将搁置在印度投资10亿美元建电动汽车工厂的计划,并已告知了它在印度的合资伙伴Megha工程公司。Megha敦促比亚迪慎重考虑搁置计划,不过目前比亚迪尚未就此表态。
麻烦事不止于此,8月2日,印度税务情报局 (DRI)又对比亚迪发起调查,理由是比亚迪部分在印度销售的车型少缴纳了税款。
比亚迪投资者关系部人士在8月4日对华尔街见闻表示,关于在印度投资建厂的情况,以公司官方公告为准。至于在印遭税务部门调查的事情,暂时没有回应。
也有接近比亚迪的人士表示,比亚迪对印度市场的规划是长期的,很多事情都得慢慢来。
这家对印度市场心怀壮志的新能源霸主,正遭遇着和此前小米、Vivo等手机厂在印度的类似经历。王传福要在印度市场称雄的梦想,蒙上了阴影。
对于比亚迪来说,印度是个很有诱惑力的市场。
印度汽车工业协会(SIAM)数据显示,2022年,印度售出新车大约472.5万辆。印度去年由此超过日本,成了全球仅次于中国、美国的第三大汽车消费市场。
尽管去年印度电动汽车销售占比还不到1%,但印度政府计划,要在2030年,让电动汽车销量占比提升到30%。以2022年的基数来计算,这意味着届时印度电动汽车销量会达到142万辆以上。
比亚迪印度电动乘用车业务高级副总裁Sanjay Gopalakrishnan在今年1月公开表示,希望到2030年能够占领印度电动汽车市场40%的份额。
40%的市占率,大约是57万辆。这已是比亚迪今年上半年在中国销量的一半,对比亚迪来说非常有诱惑力。
目前,比亚迪在印度有一家工厂用以生产E6车型,该车主要面向网约车市场。比亚迪希望在C端市场能够有更高市场份额。在去年10月宣布进入印度乘用车市场时,比亚迪印度分公司总经理张杰也表示,2023年有在印度建立新的生产基地的计划。
眼下比亚迪建厂计划很急迫,特斯拉也在与印度政府讨论投资。特斯拉计划开设一家年产能约50万辆汽车的工厂,该工厂将生产一款面向主流市场的汽车,起售价大约在人民币17.5万元。
这个价位的特斯拉,会与比亚迪计划在印度生产、销售的汽车直接竞争。对于这两家新能源汽车的王者来说,谁能够率先在印度打开市场,就能够吃到该国最早的市场红利,建立品牌效应,也能在一段时间内与后来者拉开差距。就像特斯拉当年进入中国一样,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品牌,第一认知就是特斯拉。
也是由此,印度市场眼下对王传福来说虽然“难啃”,但是这个市场的潜力又让他不得不狠下心。
其他中国车企也有过和比亚迪类似的遭遇。2020年,长城汽车提出以3亿美元收购通用汽车在印度的一家工厂,但未能获得印度监管部门批准,最终失败。
上汽集团印度公司过去几年也一直想进一步获得资金,扩大生产规模。但上汽集团注资的规划一直未得到印度政府批准,转而向印度当地金融机构、合作伙伴稀释股权获取资金,也几经波澜。对MG印度公司计划稀释股权募资的事情,上汽集团方面人士对华尔街见闻表示,上汽集团不会丧失MG印度公司控股权,增资控股的计划需获得中国政府批准,上汽集团方面会适时公布官方信息。
如何顺利在印度建厂,考验着一众企业家的智慧。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小雪向华尔街见闻分析,印度政府当下对中国车企在印度投资设限,一定程度上是吸取了此前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投资的教训。在政治因素外,有市场的考量。
此前,小米、OPPO等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的工厂以组装为主,主要零部件还是从中国进口。但它们快速占据了印度的市场份额,挤占了当地厂商的市场。市场分析机构 Canalys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包括Vivo、小米和OPPO在内的中国品牌,已占据印度超55%市场份额。
刘小雪认为,印度政府愿意让渡一部分国内市场给外国企业,但更多希望是这些厂商能够促进印度产业链发展,以及出口。它希望突出“印度制造”,还希望让其他国家的人买印度制造的产品。
特斯拉为了在印度投资设厂,就曾表态,希望以印度为主要生产基地,出口在印度生产的车型到全球。
印度政府更希望在印设厂的公司,能够提高当地整体产业链的生产水平,而不是简单把印度当成组装基地,占据本土产业链公司生存空间。
今年2月,印度政府宣布对到岸成本低于4万美元的车辆(包括保险、运费),征收70%的关税;对所有主要零部件单独进口、在印度组装的半散件组装汽车,进口税从30%上调至35%。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让车企在印度本土化建厂、加大产业链的投资。
此前,苹果表示要在印度设立工厂,就提出会带着一帮自己的供应链厂商,在符合印度相关运营要求的情况下落地印度。苹果也在今年年初得到了印度政府的初步许可。
车企想要从印度市场分一杯羹,也可以效仿苹果,鼓动自己的供应商以合资形式进入印度市场。只是,供应商与车企是否真的绑定得那么深,愿意跟着车企在印度设厂?即便是特斯拉,能否说服包括中国供应商在内的上下游一齐前往印度,也要打上问号。
车企当下在印度新能源汽车市场投资也面临两难。短期来说,印度本土新能源产业链并不完善,很多零部件仍要进口,同时却又面临印度复杂的国内外关税问题。如果印度政府不对政策灵活调整,会对有意在印度投资的整车厂,造成阻碍。
也有在印度的中国车企高管对华尔街见闻表示,对任何一家想要全球化发展的车企来说,印度是个不可能放弃的市场。相比其他很多国家,印度整体社会环境稳定,是建厂不错的选择,也有消费潜力,保障车企利润。只是在政策法规、税收问题上,要对当地有充分了解,但终归是“车到山前必有路”。
印度市场对一众中国车企来说,就像是曼陀罗花,美艳,却又有中毒的风险。能否突破重重阻碍,顺利拿下印度市场?考验“王传福们”智慧的时候来了。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