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认为,日本政府对近期日元走势出手干预的可能性较小。
5月26日,野村证券策略师 Yujiro Goto、Yusuke Miyairi 和 Tomoki Hideshima 在最新研报中表示,尽管日元今年以来再次出现了持续的跌势,并有跌破140的潜在风险,但日本政府并不会进行去年那种程度的大规模干预。
去年秋季,日元不断走弱到9月跌至145,10月跌至151,日本政府后来出手干预,买入日元并卖出美元。这也是自1998年以来日本政府首次出手干预。
(资料图片)
在今年1月触及127的高点后,日元就不断下跌,截至目前报139.67。但野村认为,即使日元跌破140,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日本政府实际干预的可能性也较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日本股市正随着日元的疲软而反弹,二是日元的下跌趋势更加渐进,三是日本央行更有可能进行政策方面的调整。
野村也补充称,现在日本政府的干预可能会带来日元的过度上行风险,因为市场可能会期待其伴随着货币政策的变化,并且日元的供需已经达到了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首先,野村认为,日元在今年与去年处境不同的第一个关键区别,是近期日本股市走势与日元疲软之间的关系。
美国通胀的突然回升和美联储的激进加息,都给全球(包括日本)股市带来了下行压力,并推动了日元的疲软,公众倾向于将这种疲软视为一种糟糕的状态。然而今年以来,随着日元走弱,日本股市又恢复了反弹趋势,对日元的干预措施有可能会破坏这种反弹;并且,日元疲软有利于外国游客增加消费,这也会抑制日元疲软的不利影响。
其次,野村认为,即使日元继续走弱,步伐也可能是渐进的。
2022年日元疲软的同时,期权市场的预测波动率也有所上升,这反映出日元疲软的趋势与美国通胀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立场一致。当时,日本政府曾利用市场的大幅波动为外汇干预提供理由:日元在去年的交易区间是1986年以来最大的,给日本企业、投资者和家庭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并加剧了对经济负面影响的担忧。
但是日元在近期的疲软,是伴随着市场波动性下降的。自日本央行4月货币政策会议以来,人们对日元套利头寸的兴趣可能有所增加。虽然这些情况意味着头寸调整将对日元产生更大的上行风险,但日元的跌势正在变得更加缓慢。因此要用市场波动性来证明日本政府将会干预是困难的。
第三,野村认为,与去年相比,日本央行进行政策调整的可能性更大。
截至去年秋季,日本央行在持续稳定实现2%通胀目标的基础上维持了宽松立场,给予了日元疲软的空间,这最终迫使日本财务省介入干预外汇市场以应对日元疲软。野村认为,日本央行在去年12月扩大长期日本国债收益率目标区间的举动,可以被视为迈向正常化的第一步。新任行长植田和男上任,也使政策变化的可能性增大。
考虑到近期风险走势和日元疲软之间的关系,野村认为日元跌破140将表明,要么全球经济衰退已经被避免,要么风险已经降低。预计日本经济前景仍将保持乐观,且相当大的通胀压力将持续下去,这意味着宏观环境也应该有利于日本央行进行更剧烈的政策转变。
野村表示,如果市场也开始关注逐渐退出超宽松政策,那么无需日本央行进行干预,日元的下行趋势就可能会放缓。
野村认为,上述几个因素使得日本政府出手干预的可能性低于去年秋季,但现在的干预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野村给出了以下几点理由:
首先,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方向可能是一致的。许多观察人士对去年秋季干预的影响持怀疑态度,主要原因是日本央行持续的宽松立场。他们认为,虽然日本央行继续积极购买日本国债,以捍卫其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但财务省进行再多的日元购买干预也不足以逆转日元的跌势。
去年,日本央行的立场出现了变化,并在12月对YCC进行了调整。在市场风险情绪改善的情况下,日元进一步走软可能会使日本央行更容易接受进一步的政策变化。如果财务省在进一步调整YCC的前后进行干预,买入日元,可能会放大对外汇市场的信号效应。
其次,日元的供需扭曲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纠正。去年10月,日本出现2014年以来的首次经常账户赤字:油价上涨导致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从供需角度增加了日元的下行压力,在野村看来,日本政府需要以创纪录的规模进行干预,以抵消这种抛售压力。
目前,日本的贸易赤字已经从峰值回落,而油价的调整使日本恢复了经常账户盈余。随着日本放松或取消边境管制,外国游客的回归和旅游业收支盈余的增长,也缓解了供需因素对日元的下行压力。野村认为,为吸收市场上的日元抛售而需要的日元购买干预规模已经减少了,如果再次进行去年的大规模购买,可能会对日元产生更大的上行风险。
野村总结道,如果日元跌破140的水平,日本财务省可能会进行口头干预,但实际干预的可能性不大。然而考虑到市场可能预期干预会伴随着货币政策的变化,以及日元的供需状态已经相对平衡,因此野村的基本情景是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日元将会反弹。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