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减重的道路上,药企格外焦虑。
【资料图】
5月8日,恒瑞医药(600276.SH)一连发布了适用于减重的HRS9531注射液、“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Edralbrutinib片等多款药品的临床进展公告。
其中“HRS9531注射液”是继靶向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下称“GLP-1”)的司美格鲁肽后,采用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下称“GIP”)双靶点的一款降糖药,目前已获批开展关于减重适应症的2期临床试验,较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仅为1期临床试验的进展更为迅速。
这一速度在业内尚属领先水平,目前全球暂无相同靶点的药品获批减重适应症。
唯一一款GIP/GLP-1降糖药源自国际药企礼来(LILLY ELI)2022年5月所推出的Tirzeptide,目前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而减重适应症的进展为3期临床实验,预计2024年可完成上市申请。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Tirzeptide上市不到9个月就已斩获76.72亿元的全球销售额(以下统一以人民币口径计算)。市场机构Refinitiv预计该药品2026年销售额收入有望突破300亿元大关。
HRS9531注射液是否有望成为恒瑞医药打造创新药大单品的开始,正受到关注。毕竟恒瑞医药2022年13款创新药收入合计仅为81.16亿元,与仅有3款创新药的百济神州(688235.SH)打成了平手。
但二级市场对此却是反应平平。截至5月8日收盘,恒瑞医药报收46.51元/股,较开盘下滑了2.02%。
一方面,虽然HRS9531注射液进展喜人,但仿制药利拉鲁肽注射液等在减重适应症中的上市进展同样顺利推进中,减重适应症的市场正在被进一步瓜分;另一方面,恒瑞医药部分创新药品市场规模仍相对有限。
这或许都是恒瑞医药未来业绩增长的潜在挑战。
作为兼具降糖和减重功效的一种肽类激素,即将专利到期的GLP-1正成为热门靶点。
通化东宝(600867.SH)、翰宇药业(300199.SZ)等国内企业就GLP-1靶点的利拉鲁肽注射液的上市申请均已获药监局受理。
目前华东医药(000963.SZ)在一众国内企业间率先取得了突破。今年3月其利拉鲁肽注射液成功获批,成为了国内首款适用于2型糖尿病的仿制药,同时适用于肥胖症的上市申请也在推进中。
在利拉鲁肽基础上,具备较长半衰期、可作为周制剂使用等诸多优势的司美格鲁肽成为GLP-1靶点的热门申报方向。
目前进展最快的依旧是华东医药,其预计2023年下半年启动司美格鲁肽的3期临床实验,适应症为糖尿病。
仿制药企都来“内卷”GLP-1靶点,或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恒瑞医药在减重药物的研发上另辟蹊径选择了GIP/GLP-1的双靶点路径。
5月8日,恒瑞医药宣布子公司福建盛迪医药有限公司已收到药监局核发的2期临床试验批准——关于采用双靶点路径的“HRS9531注射液”在减重适应症中的临床试验,这一研发速度位列国内厂商首位。
一方面,虽然司美格鲁肽被发现可被用于减重,但目前国内尚无厂商获批该类适应症,而研发进展最快的华东医药仍然聚焦于糖尿病;另一方面,华东医药与司美格鲁肽的原研厂商诺和诺德正陷入专利诉讼纠纷。
如此背景下,都让恒瑞医药此番获批备受瞩目。
虽是国内第一,但并非全球首创。
2022年5月,礼来旗下同一靶点的Tirzeptide已顺利上市。
作为全球首款GIP/GLP-1双靶点的降糖药,Tirzeptide目前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而关于肥胖适应症2期临床实验已于今年4月顺利完成,并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预计2024年可完成上市申报。
从各项数据来看,Tirzeptide的成果都让资本市场为之振奋。
一方面,Tirzepatide在肥胖适应症上的临床结果颇为可观——72周可减重48斤。
据礼来公布的Tirzepatide在肥胖适应症上的3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在2539名肥胖或超重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患者每周注射15mg剂量的Tirzepatide在第72周时平均体重降低约48斤,其中超6成患者体重降低至少20%。
另一方面,礼来财报显示2023年一季度Tirzeptide的销售额已达到39.35亿元。若将2022年的销售额也计算在内,则Tirzeptide上市不到9个月销售额已高达76.72亿元,大有向百亿销售规模迸发的态势,这无疑是对网红降糖药司美格鲁肽的一大挑战。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Tirzepatide有望成为继司美格鲁肽之后的爆款降糖药。
研究机构Refinitiv预计Tirzepatide 2026年销售额可达到325.04亿元。
如此广阔的市场规模之下,恒瑞医药是否有可能借助“HRS9531注射液”打造大单品,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创新药永远是你追我赶,慢一拍有时就意味着与百亿市场机会擦肩而过。
礼来不是恒瑞医药唯一的竞争对手,双靶点的道路上国内企业通化东宝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今年1月,通化东宝宣布可用于2型糖尿病的GIP/GLP-1双靶点药物“THDBH121注射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此外,双靶点技术路线同样面临挑战。
华东医药的子公司浙江道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球首创可同时靶向GLP-1、GCG受体和FGFR1c/Klothoβ的Fc融合蛋白药物——可同时调节前述三个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以更好地发挥降低血糖、减重降脂功效的“DR10624注射液”也进入了1期临床。
留给恒瑞医药的时间不多了。
恒瑞医药之所以急于在创新药领域实现较大的突破,源于集采之后其业绩乏力。
2022年,恒瑞医药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2.75亿元、39.06 亿元,分别同比下滑了17.87%、13.77%。
恒瑞医药将部分原因归于集采。
“2022年11月开始陆续执行的第七批集采涉及的5个药品(仿制药),2022年销售收入 9.8 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2亿元,同比下滑48%。”恒瑞医药表示。
在创新药领域“开疆拓土”的恒瑞医药拥有不俗的成绩,在研管线中涉及PD-L1/TGF-β、VEGFR等数十种靶点,在研管线的丰富程度让业内望尘莫及。
然而“多就是好吗”,同样是来自市场的疑问。
百济神州用泽布替尼印证了创新药的大单品逻辑模式成功后,作为“创新药一哥”的恒瑞医药的压力可能也在提高。
按照创新药数量计算,2022年拥有3款创新药的百济神州平均每款药品销售额可达到28.27亿元,而同期坐拥13款创新药的恒瑞医药单位销售额仅为6.24亿元。
2022年,百济神州的创新药收入高达84.80亿元,而同期恒瑞医药的创新药收入为81.16亿元。
大单品的验证下,大王旗似乎正在“易主”。
恒瑞医药虽然在研管线丰富,但部分药品市场规模仍相对有限。
5月8日,恒瑞医药宣布适用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Edralbrutinib片被FDA授予孤儿药资格,有望在未来的研发进展中得到临床试验费用的税收抵免等多项政策扶持。
其中Edralbrutinib片的2期临床试验项目有望得到推进。
“2期项目目前正在分析数据,也会尽快和美国FDA沟通下一步的研发计划。”恒瑞医药对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
EvaluatePharma数据显示,Edralbrutinib片的同类药品、20年上市的伊奈利珠单抗注射液以及21年上市的萨特利珠单抗注射液,2022年在全球只销售了24.32亿元。
还有一些在研药品虽然市场规模广阔,但临床进度却慢于同行。
同日,恒瑞医药宣布适用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靶向人IL-4Rα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品“SHR-1819注射液”已获批开展2期临床试验。
虽然SHR-1819在全球范围只有一款已上市竞对,那就是——22年销售额达到612.11亿元的Dupilumab。
但更多创新药企的临床进度却走在了前面,例如康诺亚(2162.HK)针对IL-4Rα靶点、适用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等各类适应症的药品“CM310”已进入3期临床试验,预计2023年将就特应性皮炎适应症向药监局递交上市申请。
“慢一拍”的背后是选择了更加具有确定性的靶点,这或许也是恒瑞医药多赛道铺开后研发费用率仍显著低于百济神州的秘诀。
2022年,百济神州的研发费用率高达116.58%,高于恒瑞医药93.61个百分点。
但少了孤注一掷的勇气,恒瑞医药是否有望实现更大的突破仍然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