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滚动 >

天天观天下!SHEIN逼出一场“世纪联姻”

“宿敌”亚马逊和Shopify,正在放下干戈。

这可能是全球跨境电商即将迎来大变局的一个重要信号。

Buy With Prime——一个亚马逊推了快一年的独立站项目,曾被Shopify视为“眼中钉”、多次予以警告——现在可能要成为二者关系发生改变的起点。


(资料图片)

而促使起点出现的契机,很大程度来自于他们盲区之外的新对手——Temu、SHEIN、TikTok等新锐竞争者的出现。

据部分掌握一手信息的跨境电商企业透露,亚马逊和Shopify正在坐下来,围绕Buy With Prime如何对接进行协商。“某种程度上像是议和,但也像是诏安。”

由于Buy With Prime本身就是亚马逊想要渗透到商家独立站的业务,无论是哪种结局,都让两者结合的可能性大于彼此隔绝。

“这就好比天猫做了一款工具,让商家在微信视频号直播时,全部打着天猫的字样、消费者享受88VIP,且全部菜鸟送货。”前述爆料人士指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生意增量,尽管充满了不确定性,也值得一试。“原因很简单,因为抖音、拼多多的增长太猛了。天猫和微信都不可能视而不见。”

只有共同的对手出现,才会让昔日的对手团结。

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

握手言和?

Buy with Prime是亚马逊在2022年4月推出的一项服务,加入该项目的商家可在独立站(品牌官网)的产品页面添加Prime徽章(标识)。亚马逊Prime会员(消费者)就可以从商家的独立站购物,并享受以往只能在亚马逊购物才能享受到的服务,诸如快速、免费送货、无缝结账、免费退货等。

图片来源:Marketplace Pulse

简言之,Buy with Prime似乎是亚马逊为了应对商家脱离平台选择自建站的防御性措施。它相当于将亚马逊运营体系和产品功能平移到商家的独立站。如此一来,亚马逊会员则可以更大范围的在不同电商网站进行选品购物,而不拘泥于亚马逊本身,而与此同时还不用担心无法享用亚马逊的服务。

“商家可以用一个插件,将自己在亚马逊的商品评论和评级导入独立站,未来也不排除可通过亚马逊站内广告为独立站引流。”一位深圳的跨境商家告诉亿邦动力。

Buy with Prime解决了商家做独立站的几个棘手问题:

1. 优质用户来源。根据公开数据,2022年亚马逊Prime会员数量约为1.72亿。消费者每年交139美元成为亚马逊Prime会员,就可从亚马逊获得免费送货、免费退货、免费电影、免费音乐、免费存储空间等福利。因此,亚马逊的用户忠诚度和转化率比其他电商平台更高,且Prime会员也是相对有着更高消费力的人群。把这部分用户引至商家独立站,无疑是个优质的客群;

2. 更成熟的服务体系。商家独立站的订单通过亚马逊FBA为客户履约、通过Amazon Pay完成结算,从用户体验来看,只需原来的亚马逊账号即可完成多渠道的购物,做到在亚马逊和商家独立站之间的无缝跳转,且享受的服务是一致的。同时,亚马逊FBA的成熟性和领先性对独立站的基建是个很好的加持;

3. 更多的商品评论可带动独立站的转化。独立站的运营难点,不仅包括没有天然的流量,也包括用户规模不够大、商品评论少,不能给予消费者足够的购买信心,从而导致转化率低的问题。商家把亚马逊的商品评价同步到独立站产品页面,不仅可以大大的丰富独立站的用户参考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亚马逊的品牌背书。

“类似于让卖家的独立站变成了亚马逊的品牌旗舰店。”一位业内人士总结道,“对亚马逊当然百利而无一害,是它创收的重要来源,拓展了从第三方卖家收取服务费的新渠道,也变相为Prime会员项目进行了推广。而卖家也可统一管理自己的独立站和亚马逊店铺,并提升独立站的服务体验。”

然而,Shopify却受到一次“侵蚀”——向独立站卖家收取履约及交易服务费本是Shopify的重要收入来源。就在2022年,Shopify还以21亿美元的重金收购了美国本土物流服务商Deliverr,并整合SFN(Shopify Fulfillment Network),对标亚马逊FBA。

可想而知,Shopify屡次向商家发出“数据安全风险”警告提示,试图劝阻他们使用Buy with Prime功能。

但转折可能发生在今年。“Shopify对商家加入Buy with Prime的事,有些松口了。”据一位独立站卖家称,虽然目前尚未有任何具体落地的消息,但亚马逊和Shopify之间就Buy with Prime的合作已经谈判了好几个月。

在不久前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当被问及Shopify与亚马逊的关系时,Shopify总裁哈雷·芬克尔斯坦(Harley Finkelstein)表示,“一直在与其进行谈判,可能在部分业务上进行合作,而不是相互竞争”。

而自今年1月Shopify竞品BigCommerce、Wix开始支持Buy with Prime后,“Shopify与亚马逊的统一战线似乎也快要达成”。“如何进行收益的分配,是二者能否真正达成合作的主要问题所在。”上述卖家直言。

再者,首批定邀的商家似乎也尝到了Buy with Prime的甜头。根据亚马逊内部数据,Buy with Prime已被证明可将购物转化率平均提高25%。比如,美容器仪商家Trophy Skin将Buy with Prime添加到品牌独立站后,购物者的转化率超过30%;智能家居商家Wyze的转化率提高了25%,并已将Buy with Prime添加到所有符合条件的产品中;大健康类商家Hydralyte的转化率则提高了14%。

随着亚马逊宣布从今年1月开始,Buy with Prime面向所有美国商家开放,也意味着,它对商家的吸引力正在显现——Shopify的阻挠似乎不再合时宜。

“商家要考虑的是,在独立站使用Buy with Prime,是不是综合成本更低以及能获取更多流量,而不只是简单的将履约交付给亚马逊而已。”一位同时经营独立站和亚马逊业务的跨境卖家指出,自己也在观望中。

两大阵营解体?

过去几年,亚马逊所主导的平台电商与Shopify代表的独立站模式,在商家面前来回拉扯——一个提供天然的购物流量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一个代表着自主经营和品牌私域。没有谁真正占了上风。

在疫情导致的电商非常规发展态势下,亚马逊和Shopify都曾获得了历史性的高增长,但也被这突如其来的繁荣掩盖了一些问题。亚马逊供给侧的“大爆发”,既伴随着泥沙俱下的乱象,也带来平台流量“不够分”的苦恼,大洗牌自然而然发生。Shopify为商家描绘了拥有自由意志的未来,并解决货源、物流履约、金融给支付、经营管理等各方面问题,唯独不提供流量。

Shopify曾凭借着“军火商”的身份,成功笼络大批“亚马逊叛军”。根据第三方数据,2020年Shopify新增商家68万个,2021年新增31.4万个,2022年上半年则新增7.1万个。可以说,独立站经历了一段狂飙高走的时期。但铩羽而归的玩家不在少数。

一边是流量焦虑和各项成本提升带来的经营压力,一边是线下商业复苏及各大零售商“断臂式求生”的去库存之举对电商形成的冲击,Shopify和它背后的独立站商家们经历了一个急剧降温的2022年。越来越多商家意识到,独立站虽有长线发展价值,但红利空间已经消失,不再是小白卖家的增长机会,往后的试错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与此同时,亚马逊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乏力期。其财报显示,2022年,亚马逊净销售额为5140亿美元,同比增长9%;净亏损27亿美元,创亚马逊历史最差业绩。按具体业务来看,亚马逊自营电商销售额同比下降,第三方平台业务也达到历史最慢增速。

另据第三方数据统计显示,以往亚马逊在美国在线零售市场的占有率约为42%,而在2022年该数字已经下滑到了37%。

当行业泡沫被挤完,两种形态的玩家都遭遇增长瓶颈时,亚马逊和Shopify之间的对抗性似乎正在消弭。亚马逊要考虑商家对品牌化经营的诉求,就绕不过他们需要一个独立站的问题;Shopify要保证商家的经营持续性,就不得不直面最关键且致命的流量问题。

不可否认,亚马逊和Shopify依然是全球跨境电商的“两极”——他们分别凭借中心化和分散式的结构,覆盖了全球最广泛的商家及消费市场。只不过,今天,这两大阵营之间的对峙似乎也不再明晰。

于商家而言,无论以前是“以亚马逊为主”,还是走独立站模式,都绝不是唯一,更不是终局。当亚马逊越来越成熟,Shopify不再代表先进性,他们也不再是商家“被迫站队”的烦恼——从单一渠道向多渠道发展、从DTC到全域增长成了行业共识。这其中,亚马逊无疑是全域出海成熟商家的必选项,而独立站的确“人人都需要”,但纯独立站却成了伪命题。

有人说,在寻求增长的道路中,跨境电商两大阵营正在“解体”。这不无道理。就像亚马逊不满足于只在站内赚取对卖家的服务费,而要通过Buy with Prime把手伸向独立站一样,Shopify也在打破自己的边界,为卖家提供建站之外的其他更多服务,包括自建和整合。

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15日,在Shopify的应用商店里,一共有974家供应商发布了1万多款应用程序,为商家提供支付、物流、营销、金融、社交、评论、定位、财税等各式各样的增值服务。甚至,它还涉足了自己不擅长的流量领域,比如去年推出新工具“Shopify Collabs”,连接社交媒体上的创作者与Shopify商家,以借助KOL、KOC帮商家获客;再比如不断升级旗下的购物应用Shop,允许消费者在Shop应用中搜索来自Shopify商家的全部产品……

“我们会更偏向于把亚马逊和独立站结合起来做,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和角色,同时我们也会布局更多渠道,包括其他电商平台、线下渠道。”一位商家指出,“全渠道触达用户才是真正的品牌。而渠道之间的融合也是实现品牌数字化经营的必经之路。”

来自巨头盲区的狠角色

除了来自内部的增长压力,一些新锐力量的出现也让亚马逊和Shopify措手不及。

2022年之前,亚马逊可能根本不会想到,一个独立站卖家能与自己相较量。SHEIN就像一头洪水猛兽,从最初默默无闻的“服装独立站卖家”到如今估值千亿的“全球快时尚跨境电商”。2022年,SHEIN营收达到227亿美元,同比增长52.8%,预计到2025年翻一番达585亿美元,将超过H&M和Zara的年销售额总和——这无疑与亚马逊和Shopify的萎缩、增速放缓形成鲜明对比。

根据Sensor Tower的数据,2022年,SHEIN下载量依旧强劲,以超过1.7亿次的下载量稳居出海电商下载榜冠军,成为日本市场下载量最大的电商应用,同时也在美国、东南亚和拉美等多个海外市场表现突出。

更重要的是,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SHEIN的平台化动作也在加速推进。这意味着,SHEIN将形成与亚马逊类似的商业模式——自营+第三方平台。

亚马逊曾试图对抗SHEIN的汹涌态势,比如扩大Amazon Fashion(亚马逊时尚)业务范围,使用机器学习模型来激励顾客,帮助用户找到适合自己独特风格的产品;再比如去年开出Amazon Style实体服装店,通过先进的技术为顾客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购物体验等。

但正如一位服饰类目跨境卖家所言,“SHEIN能赚到亚马逊赚不到的钱”。“亚马逊不适合时尚服饰类商家,其平台特点是80%以上的商品走FBA,这种体系会导致商家在款式的快速更新以及高库存的矛盾中做选择。而SHEIN的快时尚模式已成熟、稳定的运作,加之巨大的C端精准流量,其开放平台显然对服饰类商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该卖家指出。

无独有偶的是,另一家来自中国的跨境电商企业——拼多多Temu,就像“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截胡了亚马逊和所有独立站的“低价生意区间”。

自去年9月初上线以来,Temu迅速席卷美国,以绝对低价路线的优势“大杀四方”。截止到今年2月23日,其APP新增下载量达4000多万,购物App新用户增速第一,在App Store购物榜霸榜69天,在Google Play购物榜霸榜114天。冠名2023年北美“超级碗”后,Temu电视广告覆盖1亿用户。不到半年,Temu已创下了“单品日销过万件,单店日销过3万件”的成绩。

“Temu太猛了!我本来也是不屑的,这种超低价打法,卖家玩儿不起。但这惊人的起量速度着实也让人心动。”一位亚马逊卖家直言。

在其看来,Temu已然抢走了亚马的低价标签。要知道亚马逊增长飞轮的起点就是“低价吸引买家”。“拼多多一来就‘1-3折’、6美元的运动鞋、60美分的耳环,朴实的美国人民哪经得住这样的诱惑?”他笑称。当下,亚马逊的一个矛盾在于,不再“极致低价”就会流失消费者,价格压太低,对卖家就没了吸引力——毕竟亚马逊卖家的运营成本早已翻了多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TikTok所代表的新型电商模式,也让亚马逊和Shopify都显得“老旧”。手握13亿全球月活用户,TikTok代表了继搜索引擎、社交媒体之后,以短视频为特色的第三代流量形态,其用户的高使用时长、高粘性、高参与度,都让广告主、电商卖家不得不重视在TikTok的布局和投入。

“一方面,TikTok广告投放引擎精准度会大幅提升,另一方面TikTok开设小店(电商业务)的国家站点会超过20个,这些都让TikTok有望成为2023全球电商的新基建。”有出海营销服务商称。

换句话说,跨境电商的竞争格局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化。当新的强敌出现,亚马逊和Shopify之间的矛盾似乎也不再突出。

本文作者:何洋,来源: 亿邦动力,原文标题:《SHEIN逼出一场“世纪联姻”》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关键词: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天天观天下!SHEIN逼出一场“世纪联姻”
外墙面层计入建筑面积公摊变大了?住建...
世界视讯!广发郭磊:怎么评价前两个月...
韩国娱乐业要变天了
挽救医保危机?拜登拟提议对年收入超过4...
奔驰为中国放下了身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