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滚动 >

头条焦点:ESG岗位都炒到15w月薪了?

ESG真的火了。

纵观国内外市场,2022年的主旋律都带下行色彩,裁员降薪层出不穷。但“ESG概念”的工作岗位却悄然逆势,高薪扩招。


(资料图)

听闻两个例子,着实有点颠覆我的认知。事例一,某公司在总裁办开设ESG战略岗,要求仅3-5年工作经验,却开出7.5万 x16薪的高薪。事例二,CFA开设ESG证书考试,有圈内人报名相关培训班,才上两次课,人就被挖走了。

这股风潮正在当下投资圈乃至整个金融圈悄然蔓延,大家暗戳戳“卷”起了关于ESG的一切。

ESG备受追捧,固然是大势所趋,但其“万金油”的色彩,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擦边球的空间。一个核心问题是,ESG带来的高需高薪,乃至新的投资故事,经得起推敲吗?

部门经理月薪15万

“企业ESG部门经理月薪10-15万,应届生起薪2-4万,已经算个正常薪资水平。” ESG猎头告诉投中网。

人才是市场的风向标。ESG人才之所以需求倍增,主要因为近年我国陆续要求企业披露ESG信息,围绕“信披”延展出了一连串业务需求。尤其一些有ESG转型需求的上市公司、传统工业制造企业等,甚至不惜再提高一倍薪酬挖人。

目前,两类企业对ESG需求明显增加。第一类是上市公司,很多在企业内部设立了投资者关系/ESG战略管理等相关岗位。第二类,服务于上市公司的第三方机构也在扩招,比如四大、券商投行等。

四大的步子尤其明显。比如安永计划投资一亿英镑,扩招1300人,专门设立了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团队(CCaSS),还特意成立了一家ESG咨询公司;毕马威计划未来三年在中国扩招7000名ESG人才;德勤预计增加一倍的人手,面向33万员工推出“气候学习计划”,并收购一家专注ESG相关的认证及咨询服务的咨询公司。

券商银行也没落下。中金公司在2022年开设了首个ESG部门,岗位要求上也新增了ESG背景;中信证券也悄悄招起了ESG分析师;Morgan Stanley、花旗银行,还有五花八门的ESG数据提供商、评级机构……也都释放出了大量ESG相关岗位。

还有一个参考维度——国内某头部VC去年不到10个实习生转正名额,ESG岗足足占超过半数。

与此同时,一场集体学习ESG的热潮也在金融圈悄然展开。

“太卷了”,刚通过CFA下设ESG考试的Jennifer告诉投中网。“我所在的CFA圈子微信群,听说CFA协会开了ESG考试,大家就呼吁老师开一门ESG培训,险资、银行、券商等背景的群友一呼百应。我压根儿不知道ESG做什么,但跟风报了名。”

通常来说,“新蛋糕”意味着参差不齐的门槛。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即便高薪,公司也很难招到心仪候选人,因此不得不自降门槛。

“ESG是个比较新的工种,只要是名校本科毕业就行,专业不限。” 某ESG猎头坦言。

某ESG咨询公司创始人称,虽然JD要求最好是环境工程相关专业+有实战经验的管理人才,但实际情况是应聘者背景各异。

“其实现在没有人知道ESG怎么做才是对的。” 某ESG咨询公司创始人告诉投中网,“ESG概念还处于早期阶段,相关工作比较无序。没有所谓的从业资格证,评价标准五花八门,评级结果也是千差万别。”

“转行做ESG很容易,无非是写报告,做个一两次就上手了。但如果应届生一毕业就做ESG,其实很容易迷茫,不知道干什么,因为连带你的人也不清楚怎么干。”一位从事ESG战略咨询的朋友坦言。

猎头Kate对此有更强体感。“ESG专业人才基本找不到,一点没夸张。但凡跟ESG沾边的能源公司、NGO、碳交易所等背景的人都成了行业香饽饽。

我翻了几个ESG招聘的JD发现,工作内容无外乎围绕4个方向:

一是“科普ESG”:对ESG政策和趋势研究,做ESG合规信息披露;

二是“写报告”:这跟财报一样,尽调、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做品牌传播,鉴证绿色金融产品;

三是“做评级”:测算碳足迹、碳排放,给公司打分,根据“五花八门”的标准进行评级;

四是“提战略”:制定可持续战略模型、ESG管理架构搭建,目标制定及行动路径规划等。

难题归难题,ESG依然被视为一件“难而正确”的事情。长远来看,ESG在我国必将有长足发展。一位刚参加完CFA下设ESG考试的朋友分享了一道考题:“你猜目前全球哪个国家的ESG投资最大?”

答案是中国。

VC/PE追捧ESG 有多少是“形式主义”?

风口之下,一级市场投资人自然也不能缺席。

近两年,作为“不确定中的确定”,ESG俨然成了一级市场的标配。目前,VC/PE参与ESG的方式、程度各不相同。

粗浅来看,轻度的“ESG爱好者”会发布ESG白皮书和相关报告,“中度爱好者”推出ESG专项基金,一些“重度爱好者”甚至会自研ESG评价体系和管理平台,将ESG渗透至募投管退全流程之中。

甚至还有机构给内部员工进行ESG打分。听闻某PE专门出了一份碳排放计算标准,鼓励大家骑自行车上班;某VC更是在办公室设立减碳公约,呼吁大家在饮食最好以植物为主。

表面上看,VC/PE参与ESG劲头十足,但被诟病的地方也着实不少。

不少机构谈论ESG是为了蹭概念、喊口号,其实根本不知道具体能做什么。”某新能源领域PE投资人Jason吐槽道,“甚至有些机构的ESG报告都是生拉硬拽组合起来的。”

业内人士Cherry也讲述了一件发生在身边的趣事。“前不久,某腰部VC招了一位ESG负责人,入职才两天,就闪电离职,没人知道他的工作是什么。”

的确,现阶段VC/PE对ESG的认识多偏主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从概念上看,E(环境保护)、S(社会责任)、G(公司治理)的概念都很难真正量化,尤其后两者。上述投资人表示,“衡量环境(E),可以通过测算温室气排放量等指标来打分。但衡量公司治理(G),比如民主程度,或公司框架的合理度,就很难量化。现在没有一套成熟的标准,可以拿来套用去衡量所有的公司。”

因此,市场普遍将“E”作为投资的主攻方向。只是有时,难免有人把概念被当作包装的工具了。

“近两年双碳投资比较火,这属于“E”的范畴,大家都往这边靠,但很多是形式主义。”投资人Kevin直言。

最直观的,ESG变成了一个“万金油”概念。“新能源、新材料、碳中和等热门赛道都能沾点边”,投资人Kevin补充道。“有些基金表面上打着ESG旗号,仔细一看portfolio,其实都是新能源。”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风险投资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出资人赚取投资回报,而ESG发展需要长期投入。二者在多数情况下不可兼得,甚至会产生“利益冲突"。早已听闻某家机构成立的ESG专项基金因业绩不如人意而被业内诟病。

只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是,把控ESG维度的投资风险已经越来越成为LP筛选GP的衡量因素。随着政府、险资、上市公司等愈发成为重要LP,哪怕投资机构为了迎合LP的喜好,布局ESG至少也有助于募资时讲出一个好故事。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皆为化名)

本文作者:王满华 张俊雯,来源:投中网,原文标题:《ESG岗位都炒到15w月薪了?》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ESG岗位都炒到15w月薪了?
天天热推荐:打破行业不可能三角,受AIG...
市场期待的钙钛矿中试产线,是光伏下一...
相当于130颗原子弹爆炸43秒!直击土耳其...
软银第三财季愿景基金亏损6,601.0亿日元...
谷歌CEO公开信“宣战”:推出聊天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