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数年的债券牛市,在2022年四季度终于露出了“疲态”。
随着11月初的政策风向突变,股市给出了热烈响应,而债市却似乎走入“冬季”,调整幅度和速率都超出预期。
随着而来的,是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日收益报亏,固收类基金业绩回撤,以及投资者逐步的赎回相关产品。
(资料图片)
但就当同业“哀声一片”之际,固收类私募产品却迎来了大反弹。
这些百亿私募管理人是如何做到的?他们手上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策略吗?
今年11月以来,中国债券市场主要指数均在显著下跌。
以中证全债指数为例(如下图),该指数自10月中下旬冲顶后,快速回落,目前已几乎把下半年的收益完全抹去。类似的,高信用等级的国债指数(下图)也连续一个月回撤,尽管走势比全债指数略好(证明低信用等级的债回落更深),但也是弱势姿态毕露。
随着债券的整体下跌,许多追踪国债、国开债的公募基金收益开始回落;
信用债基金、存单指数基金的状况更是亦步亦趋,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同期,银行理财产品的表现也相当“孱弱”,净值化的“真面目”暴露后,批量投资者退出部分理财产品,一些银行的明星产品赎回明显。
与之对比明显的是:部分知名私募管理人的债券产品,却在11月实现了净值上涨。
以百亿规模的合晟资产为例,该公司旗下一只固收私募产品,从今年11月10日以来,净值曲线一路攀升。过去一个月涨幅超过8%(截至12月13日)。
另一家百亿私募希瓦资产,旗下亦有纯债产品。截至12月9日,该公司旗下的代表产品近一个月净值涨幅也有6.98%。
另据私募排排网的数据,百亿规模的债券私募机构友山基金,近一个月旗下纯债产品净值涨幅也打到了1.52%(截至12月12日)。
老牌私募机构银叶投资更加“夸张”。该公司旗下纯债产品近一个月录得近50%的涨幅(截至12月9日)。
债券市场遭遇显著调整,但部分百亿私募的纯债产品不仅躲过了下跌,还来了个“回马枪”,斩获可观收益。
这自然让投资者非常好奇,这些私募管理人为何能脱离同期市场?
对此,希瓦资产副总经理、债券基金经理朱志伟表示,公募管理人、银行理财管理债券产品的策略,与私募管理人有着诸多不同,主要是投资范围、投资者受众有较大差异。另外私募在拿券能力上也存在一定的劣势,所以不一定有可比性。
他进一步称:公募和银行理财的债券产品持有人风险偏好较低,所以策略更具有“传统”特点,侧重利率债、高等级信用债等品种。而私募基金的持有人风险偏好更高一点,能够承受较大的波动,自然也要求更高的收益率。因此,投资范围会有一些差异,往往在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上的配置比例会比较少,而纳入更多的高收益债,当然这也需要管理人更注重信用定价、回撤控制。
国外高收益债券通常指信用评级低于投资级以及未获得评级的债券,具有较高的风险收益特征,高收益债的发行人为投资者提供了较高的收益。国内债券市场因为种种原因而有所不同,更多局限于二级市场。
朱志伟还透露,希瓦的信用债产品持仓比较分散,避免在单一主体上做过多的风险暴露,这也是最核心的配置思路,除了高收益债,还有10%-20%的转债用来适当降低产品的信用风险,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分散效果,不过后者目前更多体现了股性,不太适合高仓位配置,另外他们常规也会保留20%的现金来抓住可能出现的高收益债机会。
资料显示:朱志伟2019年加盟希瓦资产,此前曾在平安资管担任战略资产配置部投资经理。希瓦资产在百亿阵营有“网红私募”的标签,并在近三年开始扩充股债资产产品线。
来自渠道的交流信息则显示:近一个月涨幅明显的债券私募产品,或都重点持有了地产债。
合晟资产就是其中一例。
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债券投资机构,创始人是胡远川,早期曾任兴业证券投资部投资经理、总经理助理,兴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据悉,地产债是合晟资产近一年的配置重点,截至今年11月末,这家机构旗下的代表产品对地产债的配置比例超过20%。
这一度导致其前期的组合出现了一定的回落,但忍受了净值压力后,该公司产品也深深受益于地产债的复苏。
希瓦资产的持仓中地产债也占有相当比例,此前该机构也一度承受了组合带来的净值压力,但随后也获得了强烈的净值反弹(下图)。
这堪称,另一类型的“盈亏同源”。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