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0亿元特别国债到期后,将进行到期续作。
(资料图)
12月9日,财政部发布《关于2022年特别国债发行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下称《通知》)。根据《通知》,为筹集财政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财政部决定发行2022年特别国债。本期国债为3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发行面值7500亿元,可以上市交易。
从业内人士处获悉,此次7500亿元特别国债是续操作于2022年12月11日到期的“07特别国债07”。
此前,我国三次发行特别国债(不含续发),分别在1998年、2007年和2020年。
根据海通证券相关研报梳理,1998年发行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国有银行资本金;2007年发行特别国债用于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同时缓解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2020年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以应对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冲击。
财政部于2007年8月-12月发行8期特别国债、共计1.55万亿元。这次特别国债发行历时2个月,主要为定向发行(1.35万亿元),用于购买外汇建立中投公司从事外汇资金投资管理业务。此次的7500亿元特别国债则是续期2007年12月11日发行的特别国债,该债券简称为“07特别国债07”,期限15年。
根据财政部公告,本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日和起息日为2022年12月12日。票面利率方面,本期特别国债发行日前一至五个工作日(含第一和第五个工作日)财政部公布的财政部-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中,待偿期为3年的国债收益率算术平均值(四舍五入计算到0.01%)。
兑付安排方面,本期国债按年支付,每年12月12日(节假日顺延)支付利息,2025年12月12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财政部委托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办理利息支付及到期偿还本金等事宜。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此次发行特别国债可视为此前发行特别国债的接续,积极对冲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减收增支影响,为积极财政的体现。能够有效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财政贴息、减免租金补贴,基层特殊困难资金需求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定就业,促进内需恢复。
“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是主要矛盾。加之海外需求前景趋弱,国内需要加大内需恢复力度,加快促进经济恢复平衡。后续是否再发行需要看经济活动恢复情况。”周茂华说。
2020年疫情之初,我国曾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对支持疫情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
彼时,受疫情冲击、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2020年1-4月财政收入同比大幅下降14.5%。当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的抗疫特别国债,由财政部按常规方式发行,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于2020年7月31日发行完毕。其中,3000亿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由中央负责偿还,然后全部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用于保民生;7000亿留在政府性基金预算,全部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用于拉投资,通过地方政府投资收益偿还。1万亿国债分为三种期限,分别是5年期、7年期、10年期。5年期发行4次共2000亿元,7年期发行2次共1000亿元,10年期发行10次共7000亿元。
事实上,从今年上半年以来,市场上关于发行特别国债的呼声不断涌现,政策层面也释放出一些信号。
8月30日,财政部发布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提出,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谋划增量政策工具,靠前安排、加快节奏、适时加力,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业内人士和相关专家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谋划增量政策工具不排除加发1万亿特别国债。
当前宏观环境下,发行新增特别国债迫切性如何?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初期,居民消费行为还会比较谨慎,政策面存在一定稳增长要求。这样来看,未来如果发行特别国债,最有可能的窗口期将是2023年一季度这个时间段。但总体上看,在居民消费修复以及低基数作用下,2023年经济运行将趋于好转,GDP同比增速有望达到5.0%至6.0%,会显著高于今年3.0%左右的增长水平。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包括一季度在内,2023年发行特别国债的迫切性并不太高。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原文标题:《解读|7500亿元特别国债到期续作,积极财政政策发力》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