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氢能源/燃料电池又有新动态。
首先,据上证报9月26日报道,上海首批燃料电池网约车将于9月底前上路,80辆以虹桥机场为中心运行的车辆,每天将在上海石油青卫油氢合建站加注氢气后,上路运营。
【资料图】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上海应该是全国首批常态化运营燃料电池网约车落地城市。
同日,雄韬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预计今年下半年氢燃料电池的订单与去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其次,9月21日,广州正式印发《广州市氢能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1-2030年)》,提到未来将形成3.5万公斤/天(1.3万吨/年)燃料电池用氢气制氢能力,可以满足6000辆以上氢燃料电池车运行用氢需求。
再一个,8月燃料电池汽车销量持续高增。
根据乘联会数据,8月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达到255辆,同比增长5.7倍,1-8月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达到1888辆,同比增长1.6倍。
研报方面,分析师近期将关注点放在了电解槽。例如国泰君安表示,中性预期下,到2030年燃料电池+电解槽市场空间将超2000亿元,电解槽市场将达燃料电池市场的6倍。
9月26日,行业龙头雄韬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氢燃料电池业务是公司的核心战略业务,去年国家出台了氢能示范城市群的相关政策,随着各地具体实施的细则出台,对氢燃料电池是巨大的利好,预计今年下半年氢燃料电池的订单与去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资料显示,2020年9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提出要对符合条件的城市群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和示范应用给予奖励。
2021年8月率先批复京津冀、上海及广东示范应用城市群,2021年12月批复河南及河北示范应用城市群。
据长江证券统计,自批复日起,京津冀、上海及广东示范应用期已满一年,第一年推广期间(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间),三大示范城市群燃料电池车推广量分别为1234辆、732辆和235辆,其中京津冀、上海第一年目标推广量分别为1162辆、1000辆,完成率来看,京津冀、上海分别为106.2%、73.2%,达成率相对较高。
浙商证券表示,全球及国内燃料电池车需求共振,2022-2025年有望进入产业规模化发展时期。
国内方面,我国2021年燃料电池车保有量8938辆,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以及中国中氢能联盟预计,2025、2035年分别达到10万辆、100万辆,预计2025年燃料电池系统累计装机规模预计将达到14401MW,2021-2025年CAGR为45.27%;2025年车用燃料电池系统市场规模累计将达到343亿元,2021-2025复合增长率将达90%。
全球来看,全球2021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49562辆,根据IEA预测,2030全球燃料电池车保有量将达1050-1550万辆,2021-2030燃料电池车保有量复合增长率达到81.32%-89.34%。
据国泰君安研报,目前的氢气供给以灰氢(煤制氢、天然气制氢)为主,合计占比达80%,工业副产氢占比18%,电解水制氢占比不到2%。
国泰君安认为,绿氢替代灰氢将是大趋势,中性预期下,到2030年燃料电池+电解槽市场空间将超2000亿元,电解槽市场将达燃料电池市场的6倍。
其中,1)燃料电池系统市场空间近300亿元。
参考新能源汽车降本速度和渗透率,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将达47万辆(累计保有量70万辆),按每辆车110kw估算,对应燃料电池系统的市场空间为295亿元。
2)电解槽市场空间近1700亿元,PEM(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市场占比超过65%:其中2030年碱性电解槽出货量超40GW(年有效工作5000小时),对应市场空间达600亿元。PEM电解槽出货量接近20GW,对应市场空间超1100亿元。
资料显示,电解槽是电解水制氢系统的核心。电解水制氢系统由电解槽及辅助系统组成,其中电解槽是电解反应发生的主要场所,辅助系统则包括电力转换、水循环、气体分离、气体提纯等模块。
国泰君安指出,电解槽市场正迎来发展窗口期,目前国内主流碱性电解槽企业均已具备1000Nm³/h以上大功率电解槽的生产能力,2022年碱性电解槽已披露产能接近11GW;PEM电解槽方面,最大单槽产氢量为200Nm³/h,国内厂商产能合计百兆瓦级。
最后,还有个事儿提一下,国内首个电解槽评价标准发布。9月21日,由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发起起草的国内首个电解槽评价标准《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领跑者”性能评价导则》正式发布。川财证券指出,该标准的发布建立了我国在碱性电解水领域的评价体系,将有助于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装备制造行业的稳步发展。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