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IPO项目遭遇否决和撤材料的同时,科创板的再融资审核也出现了新动态。
博睿数据(688229.SH)3月8日公告称,其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可转债申请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下称上市委)的2022年第15次会议上未能获得通过。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科创板创设并开市运行两年多来,首起遭到上市委否决的再融资项目。
作为此次上会申请可转债发行的主角,博睿数据上市不到两年就出现了业绩变脸,而上市委在会议上对其此次包括先前IPO的信息披露、风险提示及融资必要性等多个要素提出多项质疑。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被否案例的出现,意味着科创板的再融资审核坚持了从严的监管尺度和审查标准,而对上市公司来说,也并非“一上了之”,其增发等后续资本运作仍需要以较高的信息披露和规范标准来予以匹配。
作为一家2020年登陆科创板的网络服务检测企业,博睿数据上市还不到两年就出现了业绩的大幅“倒退”,成为制约其再融资合理性的关键问题。
根据财报数据,博睿数据在2018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的报告期内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1亿元、0.56亿元、0.22亿元和-0.81亿元。
对此,上市委要求博睿数据解释其上市后净利润立即大幅下滑的原因,并结合其APM (应用性能管理)业务的发展趋势说明自身持续经营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由于上市后出现了业绩变脸,交易所也对其IPO阶段的信披问题进行了“秋后算账”,并要求其说明 IPO 招股说明书的相关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是否充分,同时要求保荐代表人发表明确意见。
“虽然科创板并不强制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提出硬性要求,但如果上市后的业绩突然出现了变脸,意味着之前IPO阶段的风险提示、信息披露可能存在瑕疵。”上海一位投行人士指出,“这也说明监管层在再融资环节对科创板公司可能出现的‘业绩变脸’问题保持了从严、审慎的监管态势。”
此外,博睿数据账面仍然具有较大规模的货币资金,此时的募投合理性也遭到了交易所的质疑。
截至2021年9月底,博睿数据仍然持有高达6.64亿元的货币资金,占其资产总额的82.18%,其现金充沛程度明显较高,且同期负债总额仅有0.33亿元。
“这是一家典型的轻资产技术公司,而且账上现金非常充沛,这个时候在发可转债融资,很容易引来市场的‘圈钱’质疑。”上述投行人士指出。
此外,此番博睿数据申请发行的2.55亿元可转债将用于NPM(网络性能监测 )产品研发升级及产业化、研发中心升级建设、营销网络建设三大项目,而两年前IPO时募资的4.13亿元则用于用户数字化体验产品升级建设、应用发现跟踪诊断产品升级建设、研发中心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等用途。
在业内看来,短短两年期间的两次补血用途一定程度上存在业务交叉或重合,其合理性显然有待进一步论证。
对此,上市委要求博睿数据具体说明其此次融资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进一步解释此次融资项目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与 IPO 相关募投项目、目前募投外相关项目的关系,是否属于重复投入。
“本次募投大量资金实际用于新购楼宇及装修,相关投资是否属于投资于科技创新领域的业务”上市委会上进一步提问称,“就本次募投 NPM 产品研发升级及产业化项目,说明发行人的竞争优势及技术先进性、申请文件测算预期收入和毛利率的合理性。”
无论由于业绩变脸还是融资合理性不足,但博睿数据此次流产的可转债募资计划仍然成为了科创板市场的无先例事件。
信风(ID:TradeWind01)统计Wind数据注意到,科创板设立以来的2年多来,上市委共上会审查再融资项目达32只,其中可转债项目达15只、定增项目17只;其中,博睿数据的此次可转债发行是截至目前唯一一只遭到上市委否决的再融资项目。
“转债项目开始遭到否决了,说明上市委针对这些已上市的科创板公司的后续融资监管还在持续从严发力。”一位中字头券商投行人士指出,“如果是一些问题项目,不但会受到交易所的问询,甚至相关再融资申请也会在上会后遭到否决。”
从博睿数据被否的这一案例来看,不排除后续还会有更多定增、转债等再融资申请折戟于交易所的审核程序。
“这可能只是一个开始,后续不排除会有更多再融资项目面临这种审核压力。”上述中字头投行人士认为,“重点应当关注上市后业绩无预兆变脸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不充分的、以及自身融资合理性缺乏足够论证的一些项目。”
在业内看来,这一项目的被否,也是对已上市科创板企业后续资本运作的一个“警醒”。
“这也说明科创板乃至注册制之后的从严审核不仅体现在上市前的IPO审核环节,上市后的再融资环节一样会受到监管部门和市场机制的强力约束。”该投行人士称,“上市公司应当用更高的信披标准来约束自身,并审慎制定资本运作规划。”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