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的房地产放松,有些研究与2008、2014、2018年作对比,但这种对比可能没有太大价值。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压力,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根据2018年数据(2019年起停更),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销售面积占全国70%,销售额占比55%,开发投资额占比55%,房地产开工面积占比70%,施工面积占比65%。
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问题,是需求不足。当前三四线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接近需求塌方,以农历为准,2月1-27日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较21年同期下滑38.8%,较19年下滑20.5%;其中一线城市较21年下滑24.2%,二线城市较21年下滑38.7%,三线城市较21年下滑54.6%,较19年下滑53.7%。考虑到30城的样本多为一二线城市,广大三四线城市的压力料将更大。
三四线城市在需求不足的状态下,库存压力巨大。根据克尔瑞研究的数据,百城广义库存一半以上积压在三四线城市,三四线的狭义库存、去化周期同比涨幅属不同能级之首,显著超百城平均。一些基本面缺乏支撑且购买力严重不足的三四线城市,诸如防城港、梅州、连江、宝鸡、北海等,基本都是人口净流出城市,目前商品住宅消化周期均在40个月以上。另一方面,由于需求不足,房企资金回笼能力大幅下滑,经营风险进一步上升,针对并购贷、预售资金监管等供给侧放松政策的效果也将被显著削弱。
因此现在的房地产政策放松,也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据财新报道,1月中旬至今,先是广西北海、四川自贡、湖南株洲、福建福州、广西南宁、山西晋中下调了二套房公积金首付比例(50%-60%降低至20%-40%),随后山东菏泽、重庆、江西赣州、河南驻马店、安徽、江苏南通等地区陆续降低了商贷首付比例,广州等地下调了房贷利率。但是限购的一二线城市,目前还没有松动首付比例和限购限价条件的迹象。
当前房市需求的下行压力可能是前所未有的,更低的人口周期、更大的城市差距,叠加了更弱的涨价预期。现阶段的房价相比2008、2014年翻了几番,但是在过去几年棚改货币化和居民加杠杆的大潮之后,刚性购房需求和回乡置业需求已经大幅透支。购房者对于“房价永远上涨”的心理预期也发生长期改变,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下,一部分刚需和改善需求转为了观望。
在这种情况下,仅凭三四线城市自行松绑,调控松绑的效应远不如2008年、2014年。根据克尔瑞研究的数据,百强房企2月销售同比降低47.2%,前值降低39.6%,景气度进一步下降。中国房地产市场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历史周期,如果当前正处在大拐点上,那简单回顾历史是没用的。长期预期变了,需要的政策力度自然不同。
什么样的地产放松能有效呢?2008年金融危机后以及2014年全国房地产去库存时期,下调首付比例的手段都曾密集出现,当时从自上而下推动,随后从一线城市开始,楼市出现各能级城市房价轮动上涨态势。考虑到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三四线需求塌方,只放松三四线城市的居民房贷额度基本无效,关键是要通过放松限购限贷来激发需求,需要放松一线和强二线限购城市,带来旗帜效应。另外,预售资金监管、并购等政策放松也有一定帮助,但需求侧企稳是供给侧放松政策显效的前置条件。
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问题是需求不足,而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问题是供给不足。虽然一线城市销售同样下滑,但狭义去化周期仍然仅有11个月,其中北京、广州去化周期超1年,上海、深圳则低于10个月,上海去化周期“一降再降”,已由5.75个月降至5.35个月,显著低于去年同期。在供应稀缺,居民购买力相对充裕的情况下,一旦放松一线和强二线的限购限贷,房价可能出现较快上涨。
通过价格和成交的外溢,有可能盘活一线和强二线周边的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销售,从而缓解当前房地产市场硬着陆的压力。但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往往具有标志意义,这也面临最高的政策成本。因此对于库存压力较小的一二线限购城市,自下而上主动放松地产政策的意愿不强。如能放松,更可能是自上而下的推动,并配合房地产税试点改革的制度设计来抑制房价的上涨预期,但国家层面目前仍未针对调控松绑释放明确信号。
当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因城施策地放松房地产,是需求不足、库存积压、土地财政压力下的应激反应,在房价长期预期和房地产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这些放松政策可能起不到作用,也可能像涓涓细流汇聚成河,积累了足够多的能量后量变引起质变,激发出这些低能级城市的潜在需求。但是自下而上的放松到了一二线限购城市也就止步不前了,政策成本像一条跨不过的大河,横在房地产放松的前面。
趟过这条大河,需要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前提可能是出现更大的经济压力,比如出口回落的催化,可能也需要房地产税试点改革的配合。这个关键的转变,对于今年的宽信用、稳增长,乃至股市风格、利率走向,都是重要的胜负手。
作者:宋雪涛团队,来源:天风证券,原文标题:《宋雪涛:房地产放松的大河与小溪》。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