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胀高企、能源成本上升、货币政策收紧在即、地缘政治危机加剧、疫情持续的复杂宏观环境下,未来的经济将怎么走?
"美联储并不能引导经济软着陆,现在也不处于投资周期的早期阶段,飙升的油价恐会引发经济衰退......"
关于近期热点和未来趋势,美国银行用十五张图表描绘出了经济大图景。
疫情以来,为应对经济下行风险,数十个国家纷纷降息,全球迎来5000年不遇的低利率,人类有史以来最低,而如今的高通胀意味着非常规货币政策时代即将结束……
5000年来最低利率,降息1000基点和自雷曼兄弟破产以来23.3万亿美元资产购买,18亿美元的负收益债券。过去15年间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尤其是公司债、私募股权和科技股。见闻相关文章:《18万亿美元!全球负收益债券规模再创新高》
物极必反,不平等程度或见顶并迎来转折。
美联储“大放水”助长财富不平等,目前金融资产价值(华尔街)相当于美国生产总值的6.3%。2020s将会出台重新分配、监管、回流等政策,以扭转财富不平等,提高劳动力相对于资本的价值。收紧货币政策将导致资产价格迅速下跌,华尔街因此或走向崩溃。见闻相关文章:《美国贫富差距多有大?1%富人拥有的财富首次超越所有中产》《全民一起失业吧!“反工作”文化在美国病毒式传播》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而疫情的出现又加速了这场巨变。
2020s之初的通胀加速了通胀和利率的转变,由低到高。重大投资趋势:政府权利扩大、世界紧密相连、美元贬值、财政支出过度、央行听命于人……现在通胀是主旋律。大型科技公司抓住了极好的机遇,一路狂奔,创下令人瞠目结舌的财务业绩。
科技股、公司债券和私人股本一直是量化宽松时代最大的赢家。过去两年,美联储释放了惊人的11万亿美元流动性,6大科技股“FAAMGT”的市值飙升7万亿美元。见闻相关文章:《大象起舞!2021年一路狂奔的FAAMG,能够继续高增长么?》
被称为女版“巴菲特”的木头姐与巴菲特都曾实现过“投资奇迹”,然而疫情过后,两者业绩也发生变化。
De-Fi下跌30% (IPAY)、清洁能源-47% (ICLN)、社交媒体-40% (SOCL)、创新-56% (ARKK)、加密货币-48%(比特币)……这一切都发生在美联储加息之前。见闻相关文章:《谁是股神,时间正名?》
通胀猛如虎,近期美国CPI高至7.5%、核心PCE高达6%,创下1982年以来最大增幅。
大规模刺激后资产、住房和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供应瓶瓶颈也加剧了通胀。美国的工资增长也在加速,近几个月的年增长率为超过6%,但仍不及通胀增速。通胀不单单是一个经济问题,还与政治牢牢捆绑在一起。
过去12个月,随着通货膨胀率从1.4%飙升至7.5%,拜登的支持率也从56%下降至42%。见闻相关文章:《美联储“变脸”背后:民主党施压,担忧高通胀“惩罚”拜登》
美银在高通胀时期,看好石油、能源、实物资产。
过去10年,大宗商品一直是通缩的典型代表;通胀时期的最佳资产。见闻相关文章:《“多头旗手”高盛:买大宗商品,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
目前,实物资产相对便宜(实物资产相对于金融资产的价格是1925年以来最低的),同时可以对抗不平等、对抗通胀,也能用作基础设施投资。
实物资产多样化投资组合、实物资产持有量偏低、实物资产稀缺使其在即将到来的数字货币时代更具价值。现金,与通胀正相关性最高,与债券负相关。美国股票目前处于70年来高点,而非美国市场以外的发达市场股票更有潜力。
此前的世纪高点是1967年4月,当时正值美国大盘股表现优异的“漂亮50”时代。上世纪60年代的股市最高点出现在通胀和利率同时上升的时期,此后的70年代的利率和货币政策极不稳定。美银预计未来几年的主题是,美国股市表现不佳以及美元贬值。疫情进入第三个年头,或许将接近尾声,当然更值得关注的是疫情发展带来的变化。
目前全球80亿人口,而全球疫苗接种数量已超过100亿。随着疫情的结束,负收益债券从18万亿美元暴跌至6万亿美元。长期资产、加密货币、科技的梦幻泡沫已经破灭,46%的纳斯达克股票已经从市值为1200万美元的高点暴跌50%。美国消费者信心下降极有可能在2022年引起经济增长放缓。
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是华尔街的系统性崩溃,而这将导致消费者和企业信心的骤降。地缘政治+经济重新开放+供应短缺等导致油价飙升,而持续高企的油价或是引发衰退的“催化剂”。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