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宏观调控要聚焦经济运行中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精准发力。金融部门要迎客上门、主动出击,做有效“加法”,优化经济结构。2021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3%,2022年要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当下,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开始调整,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2021年全年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9.95万亿元,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当前,经济短期内面临下行压力,需要金融政策在“稳”字上下功夫,围绕“进”字精准发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
金融宏观政策要做到以“进”促“稳”,有利于“稳”的政策要多出台。去年两次全面降准、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引导1年期LPR下降5个基点……之前出台的一系列金融举措已初见成效,后续金融政策还要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信贷总量稳定。
金融宏观调控要聚焦经济运行中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精准发力。金融部门要迎客上门、主动出击,做有效“加法”,优化经济结构。2021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3%,2022年要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金融政策要靠前发力,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去年金融部门及时出手,引导金融机构对煤电、煤炭等生产企业予以合理的信贷支持,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两项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专项工具顺利落地……今年,面对更为复杂的形势,金融部门更要相机而动、前瞻性发力,争取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
金融政策要持续发力,稳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自今年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实施接续转换,保持政策连续性才能给市场主体发展吃下“定心丸”。
当下,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开始调整,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以我为主”的政策定力,搭配精准完善的调控手段,金融宏观调控要“稳中求进”护航中国经济稳健前行。
本文来源:新华社,原文标题:《新华时评:金融宏观调控要“稳”字当头、“进”字发力》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