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的紫光破产重整看起来已经接近尾声。
12月30日,紫光国微(002049.SH)公告称,12月29日上午9时30分,紫光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第二次债权人会议暨出资人组会议通过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召开。这次会议设立有财产担保债权组、普通债权组以及出资人组进行分组表决。
公告称,经统计表决结果,各组均已表决通过《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重整计划(草案)》。600亿元战投资金会在明年3月31之前到位。
根据重整草案,下一步,待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批准,紫光集团两名股东——目前持股51%的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和49%的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健坤集团”)所持有的紫光集团股权将全部清零。
按照重整计划,重整企业将在6个月内清偿债务、支付重整费用。持续13个月的紫光债务危机即将化解。
紫光债务危机牵涉利益方众多,博弈复杂。就在半个月前,12月15日,健坤集团对重整草案发表公开声明,质疑紫光集团资产评估结果被严重低估,涉嫌国有资产流失。当日上午,紫光集团现任董事长,同时也是健坤集团实际控制人赵伟国向中纪委、国务院办公厅纪检组、财政部纪检组、教育部纪检组实名举报紫光管理人,质疑紫光集团是否真正资不抵债,而这是紫光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的重要依据。
此时,距离紫光集团被政府工作组接管已经过去一年。
2020年11月,由于债券违约,紫光集团危机爆发。此前,紫光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在企业级IT服务细分领域排名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光鲜的另一面,是紫光持续扩产、大量海外并购和始终无法独立造血的芯片业务,2019年一季度后,紫光无法发行新债偿付旧债,最终导致资金链一夕断裂,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就超过800亿元。
从去年末到今年夏天,紫光重整困难重重,不仅在于所背负的巨额债务,其业务布局决定其在未来所需“无底洞”的持续投入让有意接盘者却步。
今年7月,紫光集团及下属六家子公司(北京紫光通信、北京紫光资本管理、西藏紫光大器投资、西藏紫光卓远股权投资、西藏紫光通信、西藏紫光春华投资)正式进入合并重整程序,并公开招募战略投资者。10月底,最后一轮筛选名单公布,阿里与浙江国资联合体、智路建广联合体入选。
两个月后,阿里出局,由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作为牵头方组成的联合体正式被确定为紫光集团的战略投资者。12月13日,紫光集团破产重整草案公布,智路资本、建广资产联合其他四家投资者共同搭建资产收购平台,承诺现金出资600亿元,整体承接重整后紫光集团股权。
在这种收购方案下,联合体将整体承接紫光集团的股权,股权架构的交割环节最少,意味着用时短、对业务伤害小。收购完成后,人员的岗位、职责、劳动合同不变,企业可以尽快平稳回到发展轨道。
根据相关法律规范,这需要获得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同意。时间线由此推进到前文提及的债权人大会。
根据紫光国微公告披露,12月29日的债权人大会投票分为债权人组和出资人组。前者又分为财产担保债权组和普通债权组。最终,有财产担保债权组100%赞成;普通债权组1069家债权人赞成(占改组债权总额的90.14%);紫光集团出资人,也就是两名股东全票通过重整计划。
此外,这次债权会上,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管理人重申,依据各方评估的结果,紫光集团资不抵债确是事实,不存在刻意压低估值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二是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已经就600亿元的现金出资向管理人出具了全部出资承诺函,在600亿元的现金出资中,包括了湖北科投、河北产投、珠海国资、长城资产等在内的联合体成员。
企查查显示,智路资本是一家全球化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2017年成立以来,公开发行和管理了14只基金,而建广资产则是在2014年由中建投资本等发起成立的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双方业务均涉及集成电路、新兴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等产业的专项基金。
这不是双方第一次合作。在成立之初,双方就联手主导了对半导体行业龙头恩智浦旗下的安世半导体收购,交易金额逾27.5亿美元,至今仍是中国最大的海外半导体并购案。
此后,双方又联手完成了大量海外投资并购,累计投资额超过600亿元,贯穿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也就是说,双方联手通过投后管理,一步步将业务拓展至芯片设计、芯片制造、测试、半导体材料和应用软件等领域,而这种控制收购,又帮助其将所控股企业间的资源融合,成为一个产业联盟。这是以往其他先行国家半导体产业发展破局的重要手段。
如何能够在此前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轨迹上,找到中国的发展模式,或许是紫光重整对中国半导体行业最重要的借鉴意义。
紫光进入芯片行业八年,探索中国集成电路发展的道路有其特殊性:有条件就自己搞研发,没条件就从海外并购。紫光集团此前并购的对象,无一例外是来自于芯片行业产业链有实力的企业。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在文章中评价,紫光在特定历史时期,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低谷期所做的探索,买下的重磅资产,在国际并购通道被切断后,显得弥足珍贵。
他表示,作为布局最为广泛的中国半导体产业集群,任何地方哪怕只获得紫光的部分核心资产,即便当地是没有多少产业积累,也能在一夜之间,跻身中国半导体一线之列,成为中国科技版图的重要一极。
顾文军认为,紫光现在面临的困难,有其经营的问题,但主要还是产业难题,尤其是在重资产的芯片制造领域,存储器制造需要重资持续投入,只靠一家企业来完成这个艰巨任务,出现力所不逮的情况很难避免。
一位见证中国半导体行业几十年发展的资深行业人士向《财经》记者评价,这意味着粗暴并购的方式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半导体产业。纵观全球半导体业成长,也是一部兼并史,兼并肯定是推动半导体业成长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但是中国半导体业有特殊性,需要寻找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本文作者:《财经》记者,来源:财经十一人,原文标题:《紫光重整计划草案通过,600亿元资金明年3月底到位》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