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滚动 >

首个履约期临近,碳中和这一交易暴增数倍

近日,随着第一个履约期截止日期的临近,全国碳交易市场大幅升温,交易活跃度不断上升。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7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31亿吨,累计成交额53.58亿元。

催化方面,据生态环境部此前通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需尽早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确保2021年12月15日17点前本行政区域95%的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12月31日17点前全部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

这个履约周期是什么?

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颁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抵消机制、参与门槛、配额分配方法、注册登记系统和处罚规则等细则;明确第一个履约周期自2021年1月1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截止。

这个履约周期,简单来说,就是每一轮交易期(例如一年)结束后,控排企业需要向政府提交足够的碳排放额度以抵消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未履约企业将被纳入黑名单,同时面临着巨额的罚款。

现在截止日期临近,意味着部分企业更加明确自身配额盈缺情况后,许多自身碳排放额度不够的企业,就需要到碳交易市场里买入碳排放额提交给政府有关部门啦,所以碳交易市场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

全国碳市场成交量活跃放大

今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首批纳入碳市场的企业碳排放量近45亿吨二氧化碳,一经启动即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碳市场。

自11月开始,全国碳市场交易量逐步放大,11月日均成交量达到104.68万吨,总成交量2302.97万吨,超过前四个月成交量总和。

进入12月,全国碳市场单日成交量屡创新高。上海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12月17日,全国碳市场12月成交量已达到0.88亿吨,是11月总成交量的2.8倍,。自开市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日均成交量为125.573万吨,是欧盟的22倍,韩国的53倍。

另外,10月底生态环境部出台政策明确CCER可用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清缴,比例不超过5%,受此影响,相对于碳排放配额而言,履约期“倒计时”压力对CCER市场交易影响也较为明显。上海碳市场数据显示,自今年10月底以来,CCER每天成交量都在十万吨以上,CCER交易价格一度暴涨18倍。

广州期货分析表示,在第一个履约期基本结束之前,全国碳市场以及CCER市场仍有望继续保持活跃,由于碳配额供给仍偏松,预计短期内价格仍将保持在41元-43元/吨区间。

电力企业纷纷提前履约

目前,电力企业纷纷提前履约。

资料显示,12月15日,浙能集团表示,其所属25家重点排放单位提前完成全国碳市场首年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工作,实现了集团在全国碳市场交易中首个周期的100%履约。

12月14日,华电碳资产公司协助中国华电最后一家重点排放单位完成碳配额清缴,这标志着中国华电提前完成105家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配额清缴,实现了在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100%履约。

同样在12月14日,中国大唐完成最后一家重点排放单位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履约清缴工作。

从地方来看,12月7日,海南省率先完成全部重点排放单位配额清缴,成为首个100%完成履约的地区。此外,上海、山东等各省市也已积极开展配额清缴工作。

展望后市,广州期货预计待此轮清缴工作结束后,市场成交水平或明显下滑。

不过西南证券表示,自7月16日开市以来,全国碳市场始终存在着交易活跃度不够、流动性不足等问题,明年随着碳市场扩容,更多高碳排放行业将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机构投资者未来也有望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预计将对部分行业经营带来一定影响。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