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环境和关系角度来看,推荐算法应该在信息交互过程中,承担起与人类友好互动的伦理责任。在算法推荐机制下,网络媒介环境依然丰富多元,
吴胜涛指出,信息茧房受到个体、社会、场景与技术等多因素共同影响,单纯某个因素不可能形成信息茧房,并提出破茧建议。从个体层面来看,吴胜
喻国明表示,当今社会对算法存在污名化倾向,“信息茧房”这一负面含义的比喻容易引发大众对于技术的恐惧。喻国明认为,与社交推荐、传统编辑
就如何更好地让算法发挥价值,彭凯平提出了三个算法向善的原则。“技术不作恶”只是最基本的要求,算法向善守则应当合规合法合情。最后,算法
算法技术促成更多新闻偶遇 所谓“新闻偶遇”,是指人们在非积极主动寻求信息状态下所接触到的新闻。杨洸表示,在算法驱动的数字平台上,新
在会上,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桂勇表示,信息茧房效应主要受到技术、用户、情境等多因素共同影响。“不能将互联网使用与用户认知与观念的差异
在使用调研中,超过90%的短视频用户选择开启个性化推荐算法,因为开启算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接收信息。使用多款短视频的用户在开启个性化算法推
在研讨会上,清华大学马克思学院助理教授许丽颖从道德心理学角度对信息茧房问题进行了思考。但许丽颖认为,信息茧房会否产生负面影响并无绝对
在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周序表示,算法系统非常复杂,现阶段技术仍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加强。周序指出,算法推荐会综合考虑算法
在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赵云泽称,引入“信息偶遇理论”,有望缓解“信息茧房”,推动构建更加平衡、健康、丰富的信息接触机制
8月6日至8月8日期间,第五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暨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委会2021学术年会在线上举行。8月8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